[发明专利]一种热光型相位调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0489.8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9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冰;李营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硅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025 | 分类号: | G02F1/025;G02F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张东梅;林高锋 |
地址: | 200438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区 波导 相位调制结构 电连接 包层 热光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光型相位调制结构,包括:波导;设置在所述波导周围的包层;设置在所述包层与所述波导相邻一侧的相对侧的第一接触掺杂区和第二接触掺杂区;设置在第一接触掺杂区上方且与第一接触掺杂区形成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二接触掺杂区上方且与第二接触掺杂区形成电连接的第二电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光型相位调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讯,光传输的普及,传统的微光学器件正由集成光学、集成光电器件所代替。在微波技术领域,信号带宽日益扩大。受限于电子带宽瓶颈,在电域中进行超高宽带信号处理非常困难,微波信号的光域信号处理技术受到日益重视和广泛研究。
光波导相位调制器是集成光学中的重要器件,广泛应用在高速数模转换、光学逻辑回路、光传感技术等方面,调制机理主要是基于光波导的电光效应和热光效应。其中电光效应的调制速度快,缺点是在调制过程中会带来衰减,而且由大电流注入引起的发热会降低电光调制的效率。热光效应调制速度相对较慢,非常适合具有热光系数大、热传导率高的材料。
硅基光波导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同时又与传统的硅加工工艺兼容,逐渐在光电子器件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导波层硅属于中心对称的晶体,直接电光效应很弱,只能通过等离子色散效应和热光效应来进行折射率调制。等离子色散效应中注入的高浓度载流子会产生载流子吸收,进而影响调制器的性能,而且大的电流密度也会带来大的功耗。因此,热光型调制器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热光型调制器一般在波导外部设置加热器,这种热光调制器的器件尺寸非常大。由于加热器的加热能量作用不直接,光波导的加热和冷却速度慢,导致这种热光调制器的功率非常高、调制响应速度慢。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调制效率高并且易于制造和集成的热光型相位调制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光型相位调制结构,包括:
波导;
设置在所述波导周围的包层;
设置在所述包层与所述波导相邻一侧的相对侧的第一接触掺杂区和第二接触掺杂区;
设置在第一接触掺杂区上方且与第一接触掺杂区形成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
设置在第二接触掺杂区上方且与第二接触掺杂区形成电连接的第二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光型相位调制结构位于绝缘体上硅SOI衬底上,所述波导位于顶硅层内,所述包层是位于所述波导两侧以及顶部的二氧化硅层,所述第一接触掺杂区和第二接触掺杂区分别位于包层与所述波导相邻一侧的相对侧的顶硅层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所述顶硅层的顶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掺杂区和第二接触掺杂区的掺杂类型与所述波导的掺杂类型相同,所述第一接触掺杂区和第二接触掺杂区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波导的掺杂浓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掺杂区和第二接触掺杂区是L形结构,分别包括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正下方的纵向部分和从纵向部分底部向包层下方横向延伸的横向部分,所述第一接触掺杂区和第二接触掺杂区的横向部分不超过所述包层的正下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导为浅脊型波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导为台阶型波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导为低位脊型波导,所述波导的脊形凸起顶面低于顶硅层的顶面,包层覆盖在所述波导的两侧和顶面上,且所述包层的顶面与所述顶硅层的顶面基本齐平。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光型相位调制结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硅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硅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04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