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结构及其成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8420.6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1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荣;刘慧军;沈长海;牛丽媛;方传运;侯再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54;B29L31/3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尹安 |
地址: | 321301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板 中通道 种碳纤维 成型工艺 碳纤维组 碳纤维复合材料 热压罐成型 碳纤维产品 编织布层 碳纤维层 依次叠加 减振性 耐腐蚀 碳纤维 预浸料 重量轻 玻纤 叠加 汽车 | ||
1.一种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结构包括由多个依次叠加的碳纤维层组成的碳纤维组,在碳纤维组的两侧分别叠加有至少一层玻纤预浸料编织布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结构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制作中通道加强板需要的原料碳纤维层和玻纤预浸料编织布层;
(2)将多个碳纤维层在工作平台上依次叠加组成碳纤维组,具体碳纤维层叠加厚度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3)步骤(2)完成后,将堆叠好的碳纤维组上方和下方至少铺设一层玻纤预浸料编织布层制成原料层;
(4)步骤(3)完成后,把原料层放置到热压罐中,经热压罐成型工艺形成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结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碳纤维层在工作平台上平铺,各个所述碳纤维层间错位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结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组包括上碳纤维组和下碳纤维组,所述上碳纤维组和下碳纤维组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结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碳纤维组中包括多个与工作平台平行的碳纤维层,选取上碳纤维组中的任意一个碳纤维层作为整体标定基准的基准碳纤维层,所述上碳纤维组还包括与基准碳纤维层在顺时针方向上夹角为30°—60°的碳纤维层以及与基准碳纤维层在逆时针方向上夹角为-30°—-60°的碳纤维层,所述上碳纤维组还包括与基准碳纤维层在顺时针方向上夹角为75°-105°的碳纤维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结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碳纤维层组中与基准碳纤维层夹角呈30°—60°的碳纤维层数量和上碳纤维层组中与基准碳纤维层夹角呈-30°—60°的碳纤维层数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结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碳纤维层数量占总碳纤维层数量的10%-60%;所述与基准碳纤维层夹角呈30°—60°的碳纤维层数量占总碳纤维层数量的10%-60%;所述与基准碳纤维层夹角呈-30°—60°的碳纤维层数量占总碳纤维层数量的10%-60%;所述与基准碳纤维层夹角呈75°-105°的碳纤维层数量占总碳纤维层数量的10%-6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结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预浸料编织布层与基准碳纤维层在顺时针方向上夹角为0°或者9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中通道加强板结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分布在碳纤维组两侧的玻纤预浸料编织布层也是对称设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84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车门窗框加强板及其成型工艺
- 下一篇:复合材料铺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