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车诱导装置、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6985.0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2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辉;苏鹤俊;柯鉴;茶增云;马娅;宗芋君;赵宏程;王庆龙;汤筠筠;辛欣;李长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交投集团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云南小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E01F9/6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小鹤 |
地址: | 6501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车诱导装置 距离检测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 收发一体式 发光模块 采集 采样频率 智能交通 预设 发光 路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车诱导装置、方法及系统,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收发一体式的距离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发光模块,距离检测模块用于以预设采样频率采集距离值,距离值用于反映车辆到距离检测模块的距离;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当根据采集到的距离值,确定存在车辆经过行车诱导装置时,控制发光模块发光。本发明通过设置收发一体式的距离检测模块,使得该行车诱导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道路的路段情况,增加了行车诱导装置的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车诱导装置、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雾、雪、暴雨以及风沙等恶劣天气,会使道路的能见度降低,影响驾驶员的可视距离,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影响道路的交通安全以及道路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亟需一种在恶劣天气中可以为道路上的行驶车辆进行安全诱导的行车诱导装置。
相关技术中提供一种行车诱导装置,其包括发光模块和红外对射式车检器,该红外对射式车检器用来检测是否有车辆经过该行车诱导装置。该红外对射式车检器由可以发射红外光束的发射端和可以接收该红外光束的接收端组成,该发射端和该接收端相对设置于道路的两侧。该行车诱导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在行车诱导装置启动后,发射端开始发射红外光束,若没有车辆经过该行车诱导装置时,该红外光束可以被接收端完全接收;若有车辆经过该行车诱导装置时,该红外光束会被该经过的车辆全部或部分遮挡,使得该诱导装置的接收端无法完全接收到该红外光束,此时会触发发光模块进行发光,通过发光来对经过的车辆进行安全诱导。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行车诱导装置来说,由于其红外对射式车检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需要分别安装于道路的两侧,因此,接收端能否准确接收到发送端发出的红外光束受限于道路的路段情况,例如当道路两侧的高度不一致时,接收端则无法准确接收到发射端发出的红外光束,可能导致误触发发光模块发光等不可预知的情况,影响该行车诱导装置的正常使用。从而导致该行车诱导装置的适用范围较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车诱导装置、方法及系统,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行车诱导装置的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行车诱导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发一体式的距离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发光模块,
所述距离检测模块用于以预设采样频率采集距离值,所述距离值用于反映车辆到所述距离检测模块的距离;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
当根据采集到的距离值,确定存在车辆经过所述行车诱导装置时,控制所述发光模块发光。
可选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
获取包括当前采集的距离值的连续n次距离值,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执行判定过程,所述判定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连续n次距离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σ;
当所述平均值和所述标准差σ满足判定条件时,确定存在车辆经过所述行车诱导装置;
当所述平均值和所述标准差σ不满足所述判定条件时,在采集到新的距离值后,获取包括所述新的距离值的连续n次距离值,重新执行所述判定过程;
所述判定条件为:
且σ>b·σmin;
其中,a和b为预设的系数,为距离基准值,σmin为标准差基准值。
可选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
采集无车辆经过行车诱导装置期间,预设时长内的距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交投集团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云南小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经云南交投集团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云南小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6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