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指数-逆幂律的航空液压泵加速寿命试验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4971.5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0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王少萍;孙旭;马仲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0;G06F119/04 |
代理公司: | 11121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文颖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液压泵 加速寿命 加速寿命试验 仿真和实验 定量计算 幂律模型 物理特性 转子 幂函数 磨损量 配流盘 压液泵 建模 折算 应用 统计 | ||
1.一种基于指数-逆幂律的航空液压泵加速寿命试验建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液压泵故障机理及磨损过程分析;
当D/h≤1/cosβd时,磨粒在油液中自由转动,对转子和配流盘表面都不造成磨损;当D/h>1/cosβd时,磨粒在转子和配流盘两表面之间旋转,达到一个平衡位置,同时磨损两个表面;其中,D为磨粒最大直径,h为两表面间距,βd为磨粒形状角;
设配流盘上一点(x,y),油膜厚度为h(x,y),面积为dxdy,单个磨粒嵌入转子和配流盘的深度分别为:
其中,ΔA为磨粒嵌入转子表面深度,ΔB为磨粒嵌入配流盘表面深度,H为配流盘和转子表面硬度比;
相应单个磨粒在转子和配流盘上造成的切槽横截面积为:
一定时间内单个磨粒对转子和配流盘造成的磨损体积分别为:
其中,f为磨损系数,ω为液压泵转速,r为点(x,y)对应的半径;
一定时间内(x,y)区域内所有磨粒对转子和配流盘造成的磨损体积分别为:
其中,k(D)为尺寸为D的磨粒对应的浓度;
所以一定时间内转子和配流盘磨损总体积为
其中,Ω表示转子和配流盘上所有需要考虑的区域;
对公式(5)进行整理可得,单位时间内磨粒造成的转子-配流盘接触面体积损失v,满足如下关系式:
步骤二、转子配流盘间距与泵的工作压力、转速的关系推导;
转子配流盘的间距h通过柱坐标下简化的雷诺方程求得,在柱坐标下,雷诺方程简化为:
其中,p为油膜动态压力分布,μ为油液动力黏度,ω为液压泵转速,r为点(x,y)对应的半径,θ为方位角坐标;
在配流盘上半径为rr的圆周上间隔120°取三个参考点,则配流盘上任意一点(x,y)处的油膜厚度表示为这三个固定参考点的函数:
其中,h1 h2 h3分别三个参考点坐标;rr为配流盘上圆周的半径;
转子配流盘的平均距离表示为:
柱坐标下,配流盘上任意一点(x,y)表示为
将公式(10)代入公式(8),可得
对公式(11)求关于θ的偏导数,可得
将公式(12)代入公式(7),并且等号两边对r进行积分,r为转化的柱坐标,可得:
其中,C1为待定常数;
令
整理后得
对公式(15)等号两边对r进行积分,可得:
其中,C2为待定常数;
根据排油腔内封油带的边界条件,有
其中,PS为吸油腔压力,Pd为排油腔压力,r1为内密封带外半径,r2为内密封带外半径;将公式(16)代入边界条件(17),则有
解出待定系数C1和C2:
其中,
对内封油带上的压力分布进行积分,可得内封油带对转子的支撑力
其中,θ2-θ1为配油盘窗口夹角;
根据排油腔外封油带的边界条件,有
其中,r3为外密封带内半径,r4为外密封带外半径;则外封油带对转子的支撑力为
其中,待定系数为
其中,
将转子压向配流盘的总压力近似计算为
根据转子稳定的条件,总压力应与总支撑力相等,即
Fp=Fsi+Fso (28)
将公式(21),(24),(27)代入公式(28),并对方程进行简化,仅保留以下变量:平均油膜厚度泵工作压力Pd,泵转速ω;其他参数视为常数合并处理,化简后得:
(C01Pd+C02ω+1)M(h0)=ln{N(h0)} (29)
其中,C01,C02是常数,M(h0),N(h0)是关于h0的有理多项式;公式(29)反应出压力、转速和两表面间距满足:
h=aPbωcexp{dP+eω} (30)
其中,a,b,c,d,e是待定参数,ω为转子转速,P为液压泵工作压力;
步骤三、基于指数-逆幂律的加速寿命模型;
设指数-逆幂律模型为:
v=aPbωcexp{dP+eω} (32)
其中,a,b,c,d,e是待定参数,ω为转子转速,P为液压泵工作压力;
设四个基本假设为:
(1)液压泵的寿命在任一载荷S(P,ω)下服从如下Weibull分布:
其中,F(t)为故障概率,t为失效时间,η为特征寿命,m为形状参数;
(2)Weibull分布的形状参数m在任一载荷S(P,ω)下均为常数;
(3)特征寿命η在不同载荷Si(Pi,ωi)和Sj(Pj,ωj)之间按如下关系折算:
(4)产品剩余寿命只与当前的累积损伤和当前的载荷有关,与累计损伤方式无关;
选择n个样本在变应力载荷谱下进行加速寿命试验,第j个样本经历的载荷历程,其相应的累积故障时间为其中有n1个产品故障,有n2个产品进行到试验截止仍未故障;
故障样本Zj的累积故障密度为:
对于截尾样本Yj的累积可靠度为:
其中为历史载荷到当前载荷的等效折算时间,τj,0=0,
混合威布尔分布的极大似然函数为:
其中,n1为故障样本个数;n2为截尾样本个数,n=n1+n2;待估参数为额定载荷S0(P0,ω0)下的可靠性函数为:
R0表示可靠性函数;
额定载荷下的故障概率密度函数为:
平均故障时间为:
步骤四、加速寿命模型误差分析;
设Fisher信息矩阵为:
m,η0表示待定参数;
可靠性函数R0的估计误差方差为
AVar表示估计误差方差;
其中
平均故障时间TMTTF的估计误差方差为
其中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497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