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赤霉酸异构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4897.9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0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凤;孙伟康;王旭;李崎;李永仙;郑飞云;王金晶;钮成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93 | 分类号: | C07D307/93;C07D307/00;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赤霉酸异构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制备赤霉酸异构化合物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霉酸异构化合物A的分子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所述制备赤霉酸异构化合物A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啤酒麦芽、麦汁
微型制麦:称取大麦,采用“浸四断八浸四断八浸四”工艺,制备麦芽;
麦汁制备:将麦芽粉碎后,加水糖化,糖化结束后,将麦醪过滤,过滤结束后用热水洗糟,合并滤液和醪液后,进行麦汁煮沸;
(2)赤霉酸异构化物A的制备
a.取煮沸后的麦汁,蒸发浓缩至原麦汁体积的十分之一,然后加入原麦汁体积的十分之四的乙腈,乙腈的比例为80%,均质提取一段时间后抽滤,用浓度为80%的乙腈洗涤滤渣,抽滤后合并两次滤液,加入25g/100mL原麦汁的NaCl,震荡一段时间,于分液漏斗中静置,至明显分层,弃水相,将所得提取液于40℃下浓缩至干后用超纯水溶解、甲酸调pH至2.5后得到预处理样品备用;
b.在进行制备色谱上样分析前,先取上述预处理样进行LC-MS检测分析,分析仪器:Agilent 1200HPLC System/6110MS;色谱柱:Waters sunfire,50×40mm,3.5μm;柱温:50℃;流动相A:水+0.01%TFA,流动相B:乙腈+0.01%TFA;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214nm;梯度洗脱:0.0min,95%A+5%B-1.2min,5%A+95%B-2.5min,95%A+5%B;根据LC-MS液相色谱离子流图确定赤霉酸异构化物A的保留时间;
c.制备色谱实验:取上述a中预处理样品用于制备赤霉酸异构化物A,仪器为:Gilson281;色谱柱:Waters sunfire,150×30mm,5μm;流动相A:水+0.01%TFA,流动相B:乙腈;流速:30mL/min;检测波长:214nm;梯度洗脱:0.0min,90%A+10%B~11.0min,60%A+40%B~15.0min,5%A+95%B~15.2min,95%A+5%B~18.0min,95%A+5%B,收集各段洗脱液,分别按照b中的分析条件进行LC-MS检测,进而确定赤霉酸异构化物A的洗脱峰,于室温旋蒸除去乙腈,然后冷冻干燥过夜,得到纯化固体粉末,即为赤霉酸异构化物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微型制麦:称取1000g大麦,采用“浸四断八浸四断八浸四”工艺,浸麦和断水温度均为18℃,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进行, 发芽温度控制在16℃,湿度保持为95%,当叶芽长度为麦粒长的3/4时停止发芽;然后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采用梯度升温的方法进行焙燥:首先在35℃下鼓风排潮24h,使水分含量在20%以下,然后55℃下干燥5h,使水分降至8%-12%,最后将温度提高至85℃,焙焦3h,使水分控制在2%-5%;干燥后的麦芽通过摩擦使根芽脱落;
麦汁制备:将称取的麦芽在粉碎机上粉碎,48℃投料,麦芽与水的料液比为1:6,在48℃下保温30min,后升温至63℃保温60min,然后升温至72℃保温20min,保温结束后碘试不显色即将温度升至78℃保温10min,糖化阶段结束,将麦醪过滤,过滤结束后用热水洗糟;合并滤液和醪液后,进行麦汁煮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取煮沸后的麦汁100mL,在40℃下用旋转蒸发仪器浓缩至10mL,然后加入40mL乙腈,使乙腈的比例为80%,均质提取30min, 抽滤,用10mL浓度为80%的乙腈,洗涤滤渣,抽滤后合并两次滤液,加入25g NaCl,震荡15min,于分液漏斗中静置10min至明显分层,弃水相;将上述提取液于40℃下浓缩至干后加1.0mL超纯水,并用甲酸调pH至2.5,溶解得到预处理样品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48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