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3880.1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4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段立业;史永明;张春倩;梁魁;刘晓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32 | 分类号: | H04N5/32;H04N5/3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薇;李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像素 电路 及其 驱动 方法 以及 探测器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以及包括该像素电路的探测器。该像素电路包括:光电转换电路、复位电路、放大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存储电路以及输出电路。光电转换电路被配置为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复位电路被配置为复位第一节点的电压。放大电路被配置为放大第一节点的电压。第一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来自第一控制端的电压信号和来自第二电压端的第二电压,控制第二节点的电压。第二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来自第二控制端的电压信号和第一节点的电压,控制第三节点的电压。存储电路被配置为存储由放大电路输出的电压所对应的电荷。输出电路被配置为在第三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的控制下,输出存储电路所存储的电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探测器。
背景技术
X射线平板探测器是实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的核心部件,其将肉眼看不到的X射线转换为最终能转变为图像的数字化信号。X射线平板探测器以光电二极管阵列为核心。在X射线照射下,探测器的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将X射线光子转换为可见光,而后由光电二极管阵列转变为图像的模拟信号。通过外围电路读出该模拟信号并通过模拟/数字变换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化信号。X射线平板探测器具有成像速度快,良好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直接数字输出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探测器,其能够补偿X射线平板探测器的像素电路中的放大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并且使得读出的模拟信号更准确,读出的速度更快。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该像素电路包括:光电转换电路、复位电路、放大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存储电路以及输出电路。光电转换电路连接第一节点和第一电压端,并被配置为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复位电路连接复位端、第一节点和第一电压端,并被配置为根据来自复位端的复位信号和来自第一电压端的第一电压,复位第一节点的电压。放大电路连接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并被配置为放大第一节点的电压。第一控制电路连接到第一控制端、第二电压端和第二节点,并被配置为根据来自第一控制端的电压信号和来自第二电压端的第二电压,控制第二节点的电压。第二控制电路连接到第一节点、第三节点和第二控制端,并被配置为根据来自第二控制端的电压信号和第一节点的电压,控制第三节点的电压。存储电路连接到第一电压端和第三节点,并被配置为存储由放大电路输出的电压所对应的电荷。输出电路连接到第三节点、第三控制端和输出端,并被配置为在第三控制端的电压信号的控制下,输出存储电路所存储的电荷。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存储电路包括电容器。电容器的第一端耦接第一电压端,电容器的第二端耦接第三节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光电转换电路包括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的阳极耦接第一电压端,光电二极管的阴极耦接第一节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复位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复位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第一电压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第一节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放大电路包括放大晶体管。放大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第一节点,放大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第二节点,放大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第三节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第一控制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第二电压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第二节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第二控制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第一节点,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第三节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输出电路包括第四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第三控制端,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第三节点,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38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