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丁腈橡胶/尼龙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2662.6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2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真;王超;吕鹏飞;吴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77/02;C08K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腈橡胶 尼龙 塑性 弹性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弹性体领域,公开了一种丁腈橡胶/尼龙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该热塑性弹性体中含有丁腈橡胶、尼龙、硫化剂、防老剂、抗氧剂和助剂,所述硫化剂为有机过氧化物,且所述有机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二异丙苯、双(特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过氧化特丁基异丙苯、2,5‑双(特丁基过氧化)‑2,5‑二甲基‑3‑己炔、2,5‑双(特丁基过氧化)‑2,5‑二甲基己烷、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和过氧化二特丁基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的丁腈橡胶/尼龙热塑性弹性体具有高弹、易加工和重复加工等性能,能够用于汽车输油管路及密封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弹性体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丁腈橡胶/尼龙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丁腈橡胶/尼龙热塑性弹性体为丁腈橡胶和尼龙通过动态硫化反应技术制备获得的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耐油性能。
丁腈橡胶和尼龙都具有极性基团,且二者表面能相匹配,具有较好的共混相容性,两者经动态硫化工艺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性和优异的耐溶剂性能,还具有高弹、易加工和重复加工等性能,可应用于汽车输油管路及密封部件。
CN104672551A公开了丁腈橡胶/尼龙66合金,该现有技术选用了具有高熔点、耐油性突出的尼龙66去改性丁腈橡胶,获得了高耐油性、高耐寒性双突出特性的高分子材料。用双螺杆挤出机实施共混工艺,实现了螺杆各功能块的按需组合,达到了分散混合的效果。共混工艺参数的自动控制保证了尼龙66改性丁腈橡胶高分子材料的稳定连续工业化生产,为橡胶行业提供了一种新型原材料。然而,该现有技术获得的丁腈橡胶/尼龙66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例如拉伸强度仅在12~16MPa之间,压缩永久变形高达60%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提供的丁腈橡胶/尼龙合金存在的力学性能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的丁腈橡胶/尼龙热塑性弹性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丁腈橡胶/尼龙热塑性弹性体,该热塑性弹性体中含有丁腈橡胶、尼龙、硫化剂、防老剂、抗氧剂和助剂,所述硫化剂为有机过氧化物,且所述有机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二异丙苯、双(特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过氧化特丁基异丙苯、2,5-双(特丁基过氧化)-2,5-二甲基-3-己炔、2,5-双(特丁基过氧化)-2,5-二甲基己烷、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和过氧化二特丁基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第一方面所述的丁腈橡胶/尼龙热塑性弹性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含有丁腈橡胶、防老剂和助剂的组分A进行第一混炼,得到母炼胶;以及将含有尼龙和抗氧剂的组分B进行熔融塑化,得到第一混合物;
(2)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所述母炼胶进行熔融共混,得到混炼料;
(3)将所述混炼料进行挤出造粒,得到混炼料颗粒;
(4)将所述混炼料颗粒与含有硫化剂的组分C进行动态硫化并造粒。
本发明提供的丁腈橡胶/尼龙热塑性弹性体具有高弹、易加工和重复加工等性能,能够用于汽车输油管路及密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26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