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用耐酸碱涂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9470.1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8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童幼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三水金恒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33/04;C09D167/08;C09D5/18;C09D7/61;C09D7/63;C09D7/6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环氧树脂 涂料 丙烯酸树脂 耐酸碱涂料 醇酸树脂 铝合金 混料 铝合金表面 柔韧性 起泡 碱性环境 耐酸碱性 涂料应用 有机溶剂 综合性能 防霉剂 干燥机 搅拌器 硫酸钡 增韧剂 阻燃剂 阻燃性 目筛 起皱 过滤 冷却 | ||
本发明公开了铝合金用耐酸碱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醇酸树脂置于干燥机中,干燥温度为50‐70℃,真空度为0.2‐0.5个大气压,干燥时间为15‐25min;将干燥后的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醇酸树脂,倒于有机溶剂中,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为50‐80r/min,搅拌20‐30min,得到混料x;将硫酸钡、防霉剂、阻燃剂以及增韧剂加入至混料x中,将搅拌速度调至200‐300r/min,开始升温,升温至110‐120℃,连续搅拌1.5‐2.5h,得到粗涂料;将粗涂料冷却至室温,进行60‐100目筛过滤,得到涂料。本方法制备的涂料应用于铝合金表面,形成涂层;该涂层耐酸碱性强,在酸性或者碱性环境下长时间不会起泡、起皱、脱落,且本涂层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阻燃性,综合性能优越,且制备工序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铝合金用耐酸碱涂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表面保护的需求日益增多,使用于铝合金涂料研究也随之深入。
现有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涂料用于铝合金时,常常出现涂料涂层起泡、起皱,严重的会产生脱落,特别是在酸碱的环境下,表现的尤为明显;且涂层柔韧性差,极易燃烧等缺点,造成其综合性能差,且制备方法繁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铝合金用耐酸碱涂料的制备方法。
铝合金用耐酸碱涂料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
将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醇酸树脂置于干燥机中,干燥温度为50-70℃,真空度为0.2-0.5个大气压,干燥时间为15-25min;
将干燥后的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醇酸树脂,倒于有机溶剂中,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为50-80r/min,搅拌20-30min,得到混料x;
将硫酸钡、防霉剂、阻燃剂以及增韧剂加入至混料x中,将搅拌速度调至200-300r/min,开始升温,升温至110-120℃,连续搅拌1.5-2.5h,得到粗涂料;
将粗涂料冷却至室温,进行60-100目筛过滤,得到涂料。
优选地,方法包括:
将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醇酸树脂置于干燥机中,干燥温度为54-65℃,真空度为0.3-0.4个大气压,干燥时间为17-23min;
将干燥后的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醇酸树脂,倒于有机溶剂中,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为58-74r/min,搅拌23-28min,得到混料x;
将硫酸钡、防霉剂、阻燃剂以及增韧剂加入至混料x中,将搅拌速度调至230-270r/min,开始升温,升温至112-117℃,连续搅拌1.8-2.2h,得到粗涂料;
将粗涂料冷却至室温,进行70-95目筛过滤,得到涂料。
优选地,方法包括:
将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醇酸树脂置于干燥机中,干燥温度为58℃,真空度为0.2个大气压,干燥时间为19min;
将干燥后的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醇酸树脂,倒于有机溶剂中,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为65r/min,搅拌20min,得到混料x;
将硫酸钡、防霉剂、阻燃剂以及增韧剂加入至混料x中,将搅拌速度调至250r/min,开始升温,升温至115℃,连续搅拌2h,得到粗涂料;
将粗涂料冷却至室温,进行90目筛过滤,得到涂料。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称取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醇酸树脂、硫酸钡、有机溶剂、防霉剂、阻燃剂以及增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三水金恒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三水金恒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9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