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气湍流中采用声波阵列提高无线紫外光传输性能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63315.9 | 申请日: | 2018-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5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赵太飞;雷洋飞;屈瑶;段钰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B10/564;H04B10/61;H04B1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磊 |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相干 声源 紫外光 紫外光传输 大气湍流 仰角 声波阵列 空间重叠区域 发射机 接收视场角 接收机 不均匀体 步骤实施 发射功率 散射通信 通信发射 折射指数 阵列结构 主动控制 发散角 发射端 接收端 声压 通信 信道 发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湍流中采用声波阵列提高无线紫外光传输性能的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在需要实现通信的区域放置紫外光发射机和接收机,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发射功率、调节相应的发射仰角、发散角、接收仰角和接收视场角;步骤2,设置阵列结构的相干声源,在无线紫外光通信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空间重叠区域的下方放置相干声源或者在无线紫外光通信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放置相干声源;步骤3,开启相干声源,相干声源所产生的大气折射指数不均匀体阵列对紫外光散射通信产生影响。本发明通过设置相干声源改变大气中声压,实现控制大气湍流,从而实现对无线紫外光传输信道的主动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气湍流中采用声波阵列提高无线紫外光传输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紫外光通信是一种以紫外光为载体,利用大气分子的散射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近距离光通信方式,能实现非直视通信,在战场环境的作用日益突出。与无线电磁波通信相比,紫外光通信由于传输距离近不易被截获,保密性强;与有线通信相比,紫外光通信无需搭线、设基站,灵活性大。除此以外紫外光通信还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全天候非视距等优势,特别在无线静默环境下,是现有通信手段的有效补充。在短距离范围内,可忽略大气湍流对紫外光通信的影响,但是为满足实际需求,又必须提高其通信距离,这就需要一种提高紫外光通信距离的有效手段。现有的手段大部分是通过优化收发端设备、信息处理、中继协作、信道均衡等方式来提高通信距离,没有从人为改善无线紫外光传输信道的角度来实现这一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气湍流中采用声波阵列提高无线紫外光传输性能的方法,通过设置相干声源改变大气中声压,实现控制大气湍流,从而实现对无线紫外光传输信道的主动控制。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气湍流中采用声波阵列提高无线紫外光传输性能的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建立无线紫外光散射通信系统
在需要实现通信的区域放置紫外光发射机和接收机,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发射功率、调节相应的发射仰角、发散角、接收仰角和接收视场角;
步骤2,建立相干声源结构
设置阵列结构的相干声源,在无线紫外光通信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空间重叠区域的下方放置相干声源或者在无线紫外光通信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放置相干声源;
步骤3,相干声源结构与无线紫外光通信相匹配
开启相干声源,相干声源所产生的大气折射指数不均匀体阵列对紫外光散射通信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步骤2的相干声源是由多个子声源形成N×N的方形阵列。
多个子声源等振幅同相位。
步骤2中建立相干声源结构时,当为固定场所时,则在无线紫外光通信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空间重叠区域的下方放置相干声源或者在无线紫外光通信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放置相干声源;当为移动场所时,则在无线紫外光通信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放置相干声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基于相干声波控制局部大气湍流影响无线紫外光传输信道,提供了一种人为主动控制局部大气湍流的方法。
2)本发明的“正效应”能够增大无线紫外光通信距离,提高接收端功率,解决了因为衰减大无线紫外光通信距离受限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实际应用,充分发挥无线紫外光通信自身具有的诸多优势。
3)本发明的“负效应”能干扰敌方通信,恶化其通信质量,在电子对抗中,使我方占据有利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紫外光通信系统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3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