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的编码POC1B突变体的核酸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9414.X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0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金鑫;黄厚斌;陈兰兰;陈泽华;张译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N15/12;C07K14/47;C12N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72013 海南省三亚***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编码 poc1b 突变体 核酸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检测突变位点的试剂在制备筛选易患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的生物样品中的用途以及分离的编码POC1B突变体核酸、分离的多肽、筛选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的生物样品的系统、用于筛选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的生物样品的试剂盒、构建体以及重组细胞。其中,所述突变位点包括c.710AG突变和c.1354CT突变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检测该突变位点在生物样品中是否存在,可以有效地检测生物样品是否易患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而且可以进一步作为检测锥状营养不良和锥体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分离的编码POC1B突变体的核酸及其应用,更具体地,涉及检测突变位点的试剂在制备筛选与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相关的生物样品中的用途,分离的编码POC1B突变体的核酸、分离的多肽、筛选与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的生物样品的系统、用于筛选易患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的生物样品的试剂盒、构建体以及重组细胞。
背景技术
锥细胞营养不良(COD)和锥状营养不良(cone-rod dytrophy,CORD)属于黄斑营养不良,系遗传型进行性视网膜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的广泛变性。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X染色体连锁遗传。COD是一种渐进的遗传性圆锥病,相当数量的患有COD的个体会出现杆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全视网膜退化的CORD。CORD通常通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传播。迄今为止,在视网膜信息网络(RetNet:https://sph.uth.edu/Retnet/home.htm,llast更新日期:2016年10月4日)上报道的33个基因中的突变与COD或CORD相关。COD或CORD中的锥形功能障碍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中心和外围形式。具有初级周围锥体的PCD(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peripheral cone dystrophy)损害为很少见的类型,目前为止仅有7例病例。但尚未发现对PCD损害负责的基因突变。由此,有关PCD症的早期诊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有效筛选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的生物样品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借助于外显子测序联合候选基因突变验证的方法确定了与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相关的新突变,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工作而完成的:
本发明收集到一个患有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的女性的家系,通过测序技术,获得样本的变异数据。将其定位在POC1B基因上,然后通过与野生型的POC1B基因对比,确定了两个错义突变:c.710AG(p.H237R)和c.1354CT(p.R452X)。并验证了以上两个突变c.710AG(p.H237R)和c.1354CT(p.R452X)在所研究的家系所有成员中出现了表型-基因型共分离的现象,说明该变异很可能为本研究的致病变异。
发明人通过发现POC1B基因上的以上突变可导致锥细胞营养不良和锥状营养不良,从而可以用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的依据。通过以上突变位点,可以用作检测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的早期诊断,从而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或者检测周围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症的手段,更好的服务于人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94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