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显示面板中的薄膜晶体管及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8906.7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6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49;H01L27/32;G02F1/1368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显示 面板 中的 薄膜晶体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面板中的薄膜晶体管及显示面板,薄膜晶体管包括:位于显示面板中的玻璃基板上方的栅极以及栅极绝缘层,且栅极绝缘层覆盖所述栅极;栅极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栅极绝缘层上方设有有源层,且有源层位于栅极上方,有源层上还设有源极和漏极;其中,在远离玻璃基板的方向上,栅极依次包含第一非金属层以及金属层。本发明可以在不增加显示面板成本的前提下改善反射光的影响,降低反射率,提升显示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显示面板中的薄膜晶体管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AM(有源)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含的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1和图2中的标号1’、2’、3’、4’、5’、6’分别为玻璃基板、绝缘层、a-Si层(非晶硅层)、数据线、栅极线、像素电极。
AM显示器件包含包括AM-OLED(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和AM-LCD(LCD,即液晶显示器)面板。
AM显示器件中薄膜晶体管的金属电极一般采用Cu,Al,Ag,Au,Mo,Cr等金属或Mo与Cu,Mo与Al,Mo与Al以及Mo等复合金属结构。但不论是采用前面的单一金属结构还是几种金属的复合结构,其金属部分的反射率都很高。一般在金属电极的反射率在可见光400-700nm的平均反射率大于40%。
在具有外界光源照明的情况下,由于薄膜晶体管的金属电极具有较强烈的反射光,影响了AM显示器件的显示效果,尤其在人的视线与AM显示器件的夹角较小的情况下,反射光更为强烈,画面影响更大。为了改善AM-OLED面板的金属反光,业界内现有的做法是在AM-OLED面板上贴附一张1/4λ波长的偏光片来减少金属反光,但是这样就会增加AM-OLED面板的成本。同样的,AM-LCD面板也因为存在金属电极反光问题,现行的做法也是采用在AM-LCD的面板的上偏光片上增加低反射膜层和防眩光结构来改善反射光的影响,进而提升显示品质,这样会增加AM-LCD面板结构的复杂程度,也会增加AM-LCD面板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显示面板中的薄膜晶体管及显示面板,可以在不增加显示面板成本的前提下改善反射光的影响,降低反射率,提升显示品质。显示面板还能提升穿透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显示面板中的薄膜晶体管,包括:位于显示面板中的玻璃基板上方的栅极以及栅极绝缘层,且所述栅极绝缘层覆盖所述栅极;所述栅极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
所述栅极绝缘层上方设有有源层,且所述有源层位于所述栅极上方,所述有源层上还设有源极和漏极;
其中,在远离所述玻璃基板的方向上,所述栅极依次包含第一非金属层以及金属层。
优选地,所述金属层包含第一金属层以及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非金属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为铬、钛、钼中的一种或者铬、钛、钼中的一种金属的复合金属材料;
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铜或铝;
所述第一非金属层为Si层、SiNx层、SiOx层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范围为15~70nm,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范围为150~500nm,所述第一非金属层的厚度范围为10~20nm。
优选地,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且在远离所述玻璃基板的方向上,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均依次包含第一非金属层以及金属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玻璃基板、第二非金属层以及上述的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非金属层位于所述玻璃基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之间或者所述玻璃基板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二非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二非金属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玻璃基板的折射率和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绝缘层的折射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89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