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5399.1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6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聪;王伟;毛伟;王天宇;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1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腔体组件 导流板 后处理组件 导流罩 发动机排气 后处理装置 第二腔体 多孔管 壳体 第一腔体 换热效果 尿素结晶 尿素液滴 组件包括 板片部 分配板 混合管 内腔体 壁面 隔开 内腔 排气 破碎 流出 体内 延伸 | ||
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第一腔体组件、第二后处理组件、第二腔体组件以及第三腔体组件;所述第二腔体组件包括具有内腔体的壳体、位于所述内腔体内的导流板以及位于所述导流板下游的分配板,其中,所述导流板包括导流罩以及自导流罩延伸的板片部。在所述第三腔体组件的出口处,所述导流罩将从所述第三腔体组件流出的气流完全与壳体隔开;所述第三腔体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中的多孔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设置导流板能够使排气比较均匀的进入第二后处理组件的载体;另外,通过设置多孔管,增强了尿素液滴的破碎及其与壁面间的换热效果,从而降低了尿素结晶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例如柴油机排气后处理装置)主要是用来处理或进化排气中有毒及有害物质的装置。排气中的毒害物质主要包含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等。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采用柴油氧化催化剂(DOC)、柴油颗粒捕集器(DPF)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相组合的方案来提高尾气处理的效能。在一种方案中,所述氧化型催化转换器与颗粒捕集器被串联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并另外设置与该第一壳体连通的第一腔体;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剂被设置在第二壳体内,并另外设置与该第二壳体连通的第二腔体;然后借助连接管道将所述第一、第二腔体串联起来。排气与尿素液滴在连接管道中被混合,混合物随后进入第二腔体,再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剂,以降低有害物质。然而,排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物在进入第二腔体后,分布不均匀,进而不能使混合物均匀的通过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剂,这降低了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排气与尿素溶液实现较均匀混合的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连通的第一腔体组件、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并排布置的第二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连通的第二腔体组件、以及连通所述第一、第二腔体组件的第三腔体组件;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腔体组件实现串联;所述第二腔体组件包括具有内腔体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内腔体内的导流板,其中,所述导流板将所述内腔体分隔形成位于所述导流板的内侧且连通所述第三腔体组件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的连接腔以及位于所述导流板的外侧的空腔,所述导流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三腔体组件的端部的导流罩以及自所述导流罩延伸的板片部;所述第三腔体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腔体组件连通的混合管,所述混合管包括内腔体、围绕在所述内腔体的外围且沿周向分布的若干翅片以及对应于所述若干翅片且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若干开槽;在所述第三腔体组件的出口处,所述导流罩将从所述第三腔体组件流出的气流完全与所述壳体隔开;所述第三腔体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中的多孔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腔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导流板下游的分配板,所述分配板设有供排气与尿素液滴的混合物通过的若干通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包括锥形部,所述翅片与所述开槽均设置在所述锥形部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锥形部与所述混合管分开制作然后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组件上且用以安装尿素喷嘴的安装部,所述尿素喷嘴用以向所述多孔管中喷射尿素液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孔管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端是开放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孔管沿其轴向至少部分与所述锥形部重叠。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锥形部均固定在所述第一腔体组件的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5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气后处理装置
- 下一篇:箱体式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