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四个麦克纳姆轮的机器人自动回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4779.3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5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恽为民;杨超;庞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未来伙伴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麦克纳姆轮 充电座 发射区域 运动控制 计算机器人 驱动机器人 信号发射器 垂直距离 红外检测 角度偏差 运动过程 中心偏差 低效性 底盘 差速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采用四个麦克纳姆轮的机器人自动回充方法,包括:在充电座上设置多个信号发射器;利用红外检测机器人的麦克纳姆轮相对所述发射区域的位置;当机器人的处于充电座的发射区域时,计算机器人驱动的速度,并驱动机器人整体向充电座做一段直线运动。通过麦克纳姆轮底盘的运动控制,在机器人自动回充的运动过程中将机器人的运动简化为缩小垂直距离、调整中心偏差和调整角度偏差三个部分。有效避免了传统两轮差速的运动控制方式的复杂性和低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尤其涉及采用四个麦克纳姆轮的机器人自动回充方法。
背景技术
机器人的自动回充技术是通过充电基座持续地发出信号,然后由机器人机体上的接收器根据信号反馈来进行定位,从而实现机器人的全自主回充功能.
传统方式中,机器人在自动回充的过程中根据红外信号的反馈不断调整机器人的运行状态,红外接收器在旋转扫描时,带着接收器方向标记一起旋转。当接到红外信号,红外接收器停止旋转,启动运动方向与红外扫描方向检测装置检测夹角,并根据一定算法判断夹角进行车身调整,控制移动和转向。当夹角减小到一定角度,小车停止转动和行进,完成第一个“方向调整”动作,然后启动红外接收器继续旋转扫描,直到接收器接收到下个红外信号,系统再次检测夹角,车体完成第二个“方向调整”动作,整个过程周而复始。在小车完成若干个“方向调整”动作后,方向夹角越来越小,小车行进速度也越来越快。当接收器检测到夹角为零,小车前进较长距离,然后接收器继续检测方向夹角是否错误,有错继续调整,无错则快速行进。由于常规底盘的运动算法只能通过差速调节车体的角度状态或实现左右偏移,每当机器人检测到车体与充电座的相对位置产生误差时,机器人都需要微调车体与充电座的相对位置。上述方案导致了车体在自动回充时运动效率太低,不利于机器人在低电压时快速、准确的返回充电座,实现自动回充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四个麦克纳姆轮的机器人自动回充方法,采用四个麦克纳姆轮的机器人自动回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充电座上设置多个信号发射器;
利用红外检测机器人的麦克纳姆轮相对所述发射区域的位置;
当机器人的处于充电座的发射区域时,计算机器人驱动的速度,并驱动机器人整体向充电座做一段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将发射信号器的发射区域分为由上至下依次相邻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
进一步地,当机器人处于第一区域或第四区域时,驱动所述机器人根据红外的反馈信号执行竖直平移,直至所述机器人的中心点与所述充电座的充电位置的中心点一致。
进一步地,当机器人处于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时,驱动机器人整体向充电座做一段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运动中,所述四个麦克纳姆轮的转速与机器人整体速度的关系为:
其中,其中为ω为麦克纳姆轮的转速,v为机器人整体速度,θ为麦克纳姆轮与所述充电座平面的中心线的夹角,a为麦克纳姆轮的中心平面与所述充电座平面的平面偏置角。
进一步地,检测机器人的位置平面与所述发射区域的平面的偏转夹角,当该偏转夹角为零度时,利用超声波传感的反馈信号调整自旋角度。
通过麦克纳姆轮底盘的运动控制,在机器人自动回充的运动过程中将机器人的运动简化为缩小垂直距离、调整中心偏差和调整角度偏差三个部分。有效避免了传统两轮差速的运动控制方式的复杂性和低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说明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未来伙伴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未来伙伴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47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