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钝头式航天器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3727.4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0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谷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G1/62 | 分类号: | B64G1/62 |
代理公司: | 成都路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6 | 代理人: | 李凌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推杆 底座 回收仓 浮球 底座圆心 回收装置 航天器 航空航天领域 水面 底座侧壁 浮力力矩 高温损坏 烧蚀材料 开口处 输出端 散射 大气层 浮力 穿过 伸出 | ||
本发明公开了钝头式航天器回收装置,涉及信息航空航天领域,本发明包括回收仓和底座,底座中设有多个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上固定有浮球,当回收仓落在水面上后,电动推杆启动将浮球向外推,在推出底座侧壁上的开口处的门后,浮球便伸出了底座,由于电动推杆绕底座圆心均匀散射装布置,因此可为底座及回收仓提供各方向均匀的浮力,由于电动推杆可将浮球推至其距离与底座圆心距离大于两倍回收仓高度的位置,因此浮力力矩足够长可使本发明更稳定地浮在水面上,烧蚀材料涂层可防止本发明在穿过大气层下降时底座内的器件被高温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领域,具体涉及钝头式航天器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航天器回收系统,是航天器上为回收而设置的各种装置的组合。回收属航天器返回过程的最后阶段──着陆阶段。航天器回收仓经专门减速装置减速后,以一定速度安全着陆称为软着陆;未经专门减速,直接撞地着陆称为硬着陆。回收系统是实现软着陆的有效手段,常称软着陆系统。而软着陆有时会选择在水上进行回收,但回收仓落在水上后无法正立在水面上,这对于载人回收仓里的航天员来说不太舒适,此外水的波浪也会对回收仓造成一定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钝头式航天器回收装置,其在应用时可使回收仓垂直立在水面上,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钝头式航天器回收装置,包括底座和钝头体的回收仓,所述底座为圆盘状,底座固定在回收仓底部,底座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四个以上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包括电机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端头上固定有浮球,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可破坏的门。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方向均为径向向外,并且绕圆盘状底座的圆心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口径大于浮球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外表面和开口处的门的外表面上均涂有烧蚀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最长时浮球与底座轴心的距离大于回收仓的高度的两倍。
通过使用本发明,可以产生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包括回收仓和底座,底座中设有多个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上固定有浮球,当回收仓落在水面上后,电动推杆启动将浮球向外推,在推出底座侧壁上的开口处的门后,浮球便伸出了底座,由于电动推杆绕底座圆心均匀散射装布置,因此可为底座及回收仓提供各方向均匀的浮力以使得底座和回收仓竖直立在水面上,由于电动推杆可将浮球推至其距离与底座圆心距离大于两倍回收仓高度的位置,因此浮力力矩足够长可使本发明更稳定地浮在水面上,烧蚀材料涂层可防止本发明在穿过大气层下降时底座内的器件被高温损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底座的俯视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回收仓,2-底座,3-开口,4-浮球,5-伸缩杆,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谷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谷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3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重复折展机构及卫星太阳翼
- 下一篇:一种SMA丝驱动的超大载荷解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