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菌布及其制备方法、防雾霾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3277.9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2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莎;邱丽;牛梅;赵雪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1/83 | 分类号: | D06M11/83;A41D13/11;A41D31/30;A41D3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任哲夫 |
地址: | 030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及其 制备 方法 防雾霾 口罩 | ||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提供一种抗菌布及其制备方法、防雾霾口罩。一种抗菌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布料浸润在质量分数为0.5‑10%的Ag+溶液中,然后提供紫外光进行照射,使Ag+还原为纳米Ag;照射还原后进行干燥即可得到所需的抗菌布。该抗菌布的制备方法工艺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菌布及一种防雾霾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布及其制备方法、防雾霾口罩。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国多地频发雾霾天气,给生态环境以及人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而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其中的细颗粒物(PM2.5)会直接进入人的肺泡甚至血液系统,造成心血管疾病。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在出行时选择防雾霾口罩。
当前我国市场上的防雾霾口罩产品主要有N90口罩、N95口罩以及可以插入滤片的插片式口罩。但是调查和测试结果显示,市面上的现有产品很多与其宣传不符,防护效果并不好。另外,自2013年以来,我国关于防雾霾口罩的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研究人员从外观设计、结构以及材料等方面入手,发明了一系列具有防雾霾的口罩产品。但是,很多发明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实现工业化的现象并不普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布及其制备方法、防雾霾口罩,该抗菌布的制备方法工艺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且制得的抗菌布的抗菌性能好,利用该抗菌布作为抗菌层的防雾霾口罩具有良好的抗菌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抗菌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布料浸润在质量分数为0.5-10%的Ag+溶液中,然后提供紫外光进行照射,使Ag+还原为纳米Ag;照射还原后进行干燥即可得到所需的抗菌布。
优选地,所述紫外光的波长为200-400nm。
优选地,所述紫外光照射时长为5-60min。
优选地,所述干燥温度为100-300℃,干燥时长为1-4h。
优选地,所述布料为活性炭布。
一种抗菌布,采用上述的抗菌布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优选地,所述抗菌布上所负载的纳米银的平均粒径为60-80nm。
一种防雾霾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设置在口罩本体内的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为上述的抗菌布。
优选地,所述口罩本体内侧还设置滤片,所述滤片包括棉布层、麻布层、PP熔喷非织造布层、针刺静电棉层、活性炭布层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滤片包括叠加设置的PP熔喷非织造布层、针刺静电棉层和活性炭布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布的制备方法,利用紫外光照射将Ag+还原为纳米Ag,照射还原后进行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纳米Ag的抗菌布,抗菌效果好,且工艺简单,适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菌布,具有抗菌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雾霾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设置在口罩本体内的抗菌层,抗菌层采用上述的抗菌布,抗菌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防雾霾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验组1-1、1-2、1-3的XRD谱图;其中a为实验组1-1的XRD谱图,b为实验组1-2的XRD谱图,c为实验组1-3的XRD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32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纳米浆纱助剂
- 下一篇:一种织物抗皱整理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