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门误踩判断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防止油门误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0441.0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3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星辉 |
主分类号: | B60K28/00 | 分类号: | B60K28/00;B60K2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51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误踩 油门 开度 自学习 双重判断 速度参数 油门开度 油门踏板 点火 避免误判 参数对比 怠速状态 发生危险 通电 应用 | ||
1.油门误踩判断方法,通过包含有处理模块、执行模块、采集模块、时间模块的误踩判断装置进行判断,其特征在于误踩判断步骤包括:
误踩判断步骤一:处理模块通过采集模块获取油门踏板开度信号;
误踩判断步骤二:处理模块判断油门踏板开度信号值是否大于开度参数,如果油门踏板开度不大于开度参数,则得出没有发生油门误踩的结论;
误踩判断步骤三:处理模块通过采集模块获取油门踏板开度大于开度参数范围的开度速度值;
误踩判断步骤四:处理模块判断油门踏板开度大于开度参数范围的开度速度值是否大于速度参数,如果油门踏板开度大于开度参数范围的开度速度值小于等于速度参数,则得出没有发生油门误踩的结论;
误踩判断步骤五:处理模块判断油门发生了误踩,得出发生油门误踩的结论。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的防止油门误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油门误踩的方法包括报警模块、检测步骤和判断处理步骤,所述判断处理步骤包括误踩处理步骤;
检测步骤如下:
检测步骤一:处理模块读取特征库内的油门踏板的开度参数(以下称为开度参数)、油门踏板开度大于开度参数范围的开度速度参数(以下称为速度参数);
检测步骤二:处理模块判断速度参数、开度参数是否都不为零,如果速度参数、开度参数都不为零则执行到检测步骤四;
检测步骤三:速度参数、开度参数中存在为零的参数,为零的参数使用预设的默认参数V1、K1;
检测步骤四:处理模块控制执行模块向行车电脑发送怠速信号;
检测步骤五:处理模块通过采集模块获取油门踏板开度信号;
检测步骤六:处理模块判断当前油门踏板开度信号是否为怠速信号,即油门踏板是否在初始位置,如果当前油门踏板信号不是怠速信号,即不在初始位置,则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提示,并回到检测步骤四;
检测步骤七:处理模块控制执行模块向行车电脑发送当前油门踏板开度信号并且关闭报警提示,即车辆恢复正常加速状态;
检测步骤八:处理模块判断油门踏板是否误踩,如果判断结果为油门踏板没有误踩,则回到检测步骤七,如果判断结果为油门发生了误踩,则回到检测步骤四;
误踩处理步骤如下:
误踩处理步骤一:处理模块通过采集模块获取油门踏板开度信号;
误踩处理步骤二:处理模块判断油门踏板开度信号值是否大于开度参数,如果油门踏板开度不大于开度参数,则得出没有发生油门误踩的结论,回到检测步骤七;
误踩处理步骤三:处理模块通过采集模块获取油门踏板开度大于开度参数范围的开度速度值;
误踩处理步骤四:处理模块判断油门踏板开度大于开度参数范围的开度速度值是否大于速度参数,如果油门踏板开度大于开度参数范围的开度速度值小于等于速度参数,则得出没有发生油门误踩的结论,回到检测步骤七;
误踩处理步骤五:处理模块判断油门发生了误踩,处理模块控制执行模块向行车电脑发送怠速信号,即车辆油门踏板失去加速作用,并且处理模块控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提示,回到检测步骤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油门误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误踩处理步骤五中处理模块判断油门踏板发生误踩后至回到检测步骤四之前,处理模块还会判断是否进入学习状态,如果判断为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则回到检测步骤四,如果判断为进入学习状态,则执行学习步骤后回到检测步骤四,学习状态进入判断步骤为:
学习状态进入判断步骤一:处理模块控制时间模块开始计时,并且误踩次数值加1;
学习状态进入判断步骤二:处理模块判断误踩次数值是否大于误踩次数参数M,如果误踩次数值不大于误踩次数参数M,则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回到检测步骤四;
学习状态进入判断步骤三:处理模块判断时间模块的时间是否大于时间参数T1,如果时间模块时间大于时间参数T1,则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处理模块令时间模块时间清零并停止计时,同时令误踩次数值清零并回到检测步骤四;
学习状态进入判断步骤四:处理模块判断为进入学习状态,处理模块令时间模块时间清零并停止计时,同时令误踩次数值清零,并关闭报警提示,发出进入学习状态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星辉,未经李星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04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桥装置及工程机械
- 下一篇:基于人群的车辆地理围栏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