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保护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1982.7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6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通;王孟秋;王兆喆;张旭洋;张冠群;宫爽;张亚林;王精龙;刘力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零零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45/00 | 分类号: | B64D45/00;B64C27/08;B64C27/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陈华成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翼 保护壳 中空腔 操作安全性 闭合壳体 镂空 便携性 全保护 主体连接 镂空结构 便捷性 升力 放飞 回收 飞行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保护无人机,以提高无人机的操作安全性和便携性。本发明包括无人机主体和与其连接的旋翼,还包括与所述无人机主体连接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为镂空的闭合壳体,所述保护壳具有中空腔,所述旋翼安装在所述中空腔内。本发明将旋翼安装在保护壳的中空腔中,则旋翼不会与人体产生接触,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手持放飞或者回收无人机,提高了旋翼的操作便捷性,并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操作安全性;保护壳设置为镂空的闭合壳体,镂空结构为旋翼提供了升力的形成空间,保证无人机正常飞行;旋翼安装在与无人机主体相连的保护壳内,降低了无人机的整体高度,进而提高其便携性。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8月31日、申请号为201510547151.3、发明名称为“一种全保护无人机”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保护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是作为军事训练用的靶机使用的。无人机用途广泛,成本低,效费比好;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不仅在现代战争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民用领域更有广阔的前景。目前,无人机已被广泛运用到警备、城市管理、农业、地质、气象、电力、抢险救灾、视频拍摄等领域。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主要包括主体10、旋翼20、电机30、连接杆40以及起落架50这五个部分。主体10大体呈半圆球状设置,在主体10的周向间隔安装有若干连接杆40,各连接杆40均沿主体10的径向向外延伸;旋翼20通过其上的旋翼轴与电机30连接,形成一个结构体;由旋翼20和电机30组合而成的结构体安装在各连接杆40的外端,实现旋翼20、电机30以及主体10的连接;同时,主体10上还连接有起落架50,整个无人机可以通过起落架50支撑,并通过起落架50实现无人机的放飞和回收。
但是,如图1所示,上述现有的无人机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无人机在稳定飞行时,旋翼20的转动速度大于等于10000转每分钟,则不论是在无人机应用的专业领域,还是对于无人机的业余玩家来说,被无人机旋翼20打伤的事故均时有发生,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的安全性较低。
此外,如图1所示,上述现有的无人机中,旋翼20、电机30、主体10以及起落架50处于三个不同高度的平面层内,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无人机的高度,不利于无人机的携带。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全保护无人机,以提高无人机操作的安全性,同时辅助提高无人机的便携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保护无人机,以提高无人机的操作安全性和便携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全保护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和与其连接的旋翼,还包括与所述无人机主体连接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为镂空的闭合壳体,所述保护壳具有中空腔,所述旋翼安装在所述中空腔内。
本发明的全保护无人机具有保护壳,并将旋翼安装在保护壳的中空腔中,则旋翼不会与人体产生接触,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手持放飞或者回收无人机,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起落架,提高了旋翼的操作便捷性;而且,由于旋翼不会与人体接触,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再者,保护壳设置为镂空的闭合壳体,镂空结构为旋翼提供了升力的形成空间,保证无人机正常飞行,闭合的壳体可以避免形成尖刺部,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壳体伤害人体;此外,与现有技术中通过连接杆将旋翼固定在无人机主体的上方相比,本申请的旋翼安装在与无人机主体相连的保护壳内,省去了连接杆,不仅简化了无人机的结构,还可以降低无人机的整体高度,进而提高其便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零零无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零零无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19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整流罩闩锁指示的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采用爆破口排气的缓冲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