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染植物染料的制备方法及染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0797.6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4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丁旭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C09B67/54;D06P1/34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王炎军 |
地址: | 31001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染料 染物 染色 制备 浸泡 植物染料 茶叶 媒染 染液 水媒 铁浆 放入容器 染色牢度 生态环保 致癌物 放入 烘焙 耐磨 耐洗 拧干 染布 水煮 吸水 抑菌 异味 甲醛 备用 沸腾 取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染植物染料的制备方法及染色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是以莫干山黄芽茶叶为主要原料,将茶叶放入容器并加入水煮制,煮至沸腾并保持15‑20分钟,得到染料滤液;所述染色方法,使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染料滤液,准备染物1份,将染物充分浸泡,让染布充分吸水后拧干备用;染物加入到染料滤液中浸泡,染制5‑20分钟,过程中不断的搅拌;放入铁浆水媒染液中充分媒染,使其媒染均匀染制10‑25分钟后取出;将染料滤液煮至80‑100℃,将铁浆水媒染液染过的染物放在染料滤液中浸泡8‑15分钟,过程中不断的搅拌。本发明运用烘焙好的茶叶进行染色,不含甲醛等致癌物,没有刺鼻异味,使用安全,符合生态环保标准;处理过的染物染色牢度好,耐洗耐磨,具有抑菌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茶染植物染料的制备方法及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染料是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物质,其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人们的皮肤,目前常用的合成染料,其原料和中间体常含有致癌物质,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使直接穿着者或生产者受到伤害。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最求原生态和自然物质的产物,而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染料,因其与环境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无毒无害,甚至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受到人们的青睐。
茶染是植物染色工艺的一种,经过茶叶染色的染物,色泽淡雅、淳朴,带有茶味,除此之外,茶染制品还具有抗菌的效果。莫干山黄芽茶的外形细紧多毫,色泽绿润微黄,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浓醇,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嫩黄成朵,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没有记载利用莫干山黄芽茶进行茶染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染植物染料的制备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将莫干山黄芽成品茶叶制成的染料滤液。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染植物染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是以莫干山黄芽茶叶为主要原料,通过蒸煮萃取茶叶茶染植物染料,具体步骤如下,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茶叶1份,水45-180份,将茶叶放入容器并加入水煮制,煮至沸腾并保持15-20分钟,过滤分离染液和茶叶渣,得到染料滤液。在沸腾情况下通过15-20分钟的加热萃取,茶叶中的色素被提取到水中形成色素提取液。
进一步的,所述莫干山黄芽茶叶采用的是莫干山黄芽茶的成品茶,所述成品茶的制作工序为:采茶、杀青、揉捻、闷黄、烘干、理条。通过此种制茶过程,制茶过程会让茶煮出的染液颜色有区别。
优选地,所述水为常温或者低于40℃。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采用筛网过滤。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染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通过这种染色方法能够使染物均匀染色,染好的染物不易褪色,并且使用茶染植物染料染色能够解决合成染料含有致癌性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不够环保的问题,同时,通过染色方法处理过的染物通过对其色牢度、色谱分析以及抗菌性能检验,发现利用莫干山黄芽茶制成的染料染色色牢度好、色谱多、抑菌效果好。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染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使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染料滤液,具体的染色方法步骤如下,
A:准备染物1份,将染物充分浸泡,让染布充分吸水后拧干备用;
B:将经过步骤A处理过的染物加入到染料滤液中浸泡,染制5-20分钟,过程中不断的搅拌,使其染色均匀且提高上染率;
C:将25份常温水混合25份开水混合,加入0.6份铁浆水,制成铁浆水媒染液,备用;铁浆水作为媒染剂,主要是为了控制染制颜色,能够染出偏灰的色系;同时,铁浆水作为媒染剂,对第一次染料滤液染后的染物起到很好的固色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07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