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多工位电机轴自动化矫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5869.8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6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卢红;郭泽兴;连洋;鲍刘;张永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3/10 | 分类号: | B21D3/10;B21C51/00;B21D43/10;B21D45/06;B21D4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矫直 机械手部件 矫直设备 桁架 电机轴 检测 自动化 多工位 工业化应用 夹持机械手 部件一端 上方位置 上料部件 生产效率 下料部件 构造梁 工作台 电机 | ||
本发明涉及电机轴矫直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效的多工位电机轴自动化矫直设备,包括矫直工作台,矫直工作台上设有检测部件、矫直部件与桁架机械手部件,检测部件与矫直部件设于桁架机械手部件的构造梁内侧,桁架机械手部件的夹持机械手组件设于检测部件与矫直部件上方位置,检测部件一端对应设置有上料部件,检测部件另一端与矫直部件对应设置,矫直部件对应设置有下料部件。本发明能实现电机轴的自动化、快速、精确矫直,易于工业化应用,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轴矫直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效的多工位电机轴自动化矫直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轴广泛用于空调电机、洗衣机电机、风扇电机等领域。在传递动力时,衡量电机轴弯曲程度的电机轴直线度是影响运动平稳性的重要因素,直线度也是衡量电机轴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电机轴在加工后必须经过直线度测量评价其直线度是否达标,若不达标,必须进行矫直,使直线度误差回落在允许范围内。电机轴在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加工螺纹、铣削轴端台肩面、压筋等工序,工件在加工后可能发生弯曲变形,使电机轴直线度误差变大,严重影响电机轴质量。因此,需要对电机轴进行直线度矫直。
传统电机轴矫直过程中,大多通过纵向筋均布区域的多点测量确定弯曲方向,采取人工锤击的方法进行直线度矫直,其矫直准确度很难达到要求,一般需要工人反复多次试矫。这种矫直方法效率低,精度不易保证,且劳动强度大,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高质量化、高效化、快速化的生产要求,但是现在仍有很多中小型企业使用这种以人工为主的矫直方法。因此,如何实现电机轴的高质量和高效矫直已成为相关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飞速发展,矫直技术也逐步向着自动化、数控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先进的矫直设备。中国专利号201620266820.X,公开日为2016年11月9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一种短轴类零件的矫直装置的专利文件,此矫直装置为单工位矫直,在工件直线度检测过程中,只有一组检测机构,对于整个工件的直线度检测不准确,且矫直压头处于等待状态,此发明装置检测结果不准确,矫直速度慢、生产效率低、集成化程度不够。
因此,迫切需要有能精确检测、能快速矫直、能提高生产效率的集成化程度较高的自动化矫直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的多工位电机轴自动化矫直设备,可以实现电机轴的自动化、快速、精确矫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的多工位电机轴自动化矫直设备,包括矫直工作台,矫直工作台上设有检测部件、矫直部件与桁架机械手部件,检测部件与矫直部件设于桁架机械手部件的构造梁内侧,桁架机械手部件的夹持机械手组件设于检测部件与矫直部件上方位置,检测部件一端对应设置有上料部件,检测部件另一端与矫直部件对应设置,矫直部件对应设置有下料部件。
进一步而言,所述检测部件包括电机支撑板、检测机构一、双轴型滑轴气缸一与斜坡式支撑台座一,电机支撑板顶部设有电机,电机支撑板底部设有双胶轮支撑座,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夹紧胶轮一,夹紧胶轮一与双胶轮支撑座对应设置,电机支撑板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电机支撑板一与电机支撑板二,检测机构一设于电机支撑板一与电机支撑板二之间,电机支撑板一与电机支撑板二的两端分别设有双轴型滑轴气缸一与斜坡式支撑台座一,电机支撑板与双轴型滑轴气缸一对应设置,双轴型滑轴气缸一设于斜坡式支撑台座一上。
进一步而言,所述检测机构一包括1号检测机构、2号检测机构、3号检测机构,检测机构由检测头、杠杆、弹簧、气缸、电感笔与支撑座一对应设置组成,杠杆中部铰接于支撑座一上,检测头设于杠杆右端,杠杆左端设于气缸顶部,弹簧与电感笔分别设于气缸两侧,弹簧与电感笔的顶端对应设置于杠杆左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58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件外轮廓整平工装
- 下一篇:一种基于锻造铜用拉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