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ET亚光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9312.3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2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詹伟东;孙宾;翟丽鹏;肖露露;孙小国;陈珈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太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35/06;C08J5/18;C08J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辛自豪 |
地址: | 浙江省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t 亚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PET亚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将PET切片与苯乙烯‑双官能度单体共聚物中空多孔微球熔融共混制备PET亚光切片,再将PET亚光切片进行预结晶、干燥、挤出、纵横向双向拉伸、热定型、松弛、冷却、牵引和收卷制得PET亚光膜。PET亚光膜中均匀分散有苯乙烯‑双官能度单体共聚物中空多孔微球;苯乙烯‑双官能度单体共聚物中空多孔微球内部中空,表面多孔且具有由苯乙烯‑双官能度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物分子链之间相互交联形成的交联结构;PET亚光膜的45度光泽度小于30%。本发明的产品,透光度分布均匀,亚光效果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便,制备流程合理,具有极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纤领域,涉及一种PET亚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越来越对品质有追求。亚光膜具有高雾度、低光泽的特点,可以使包装表面具有品质感,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能适用于家用电器、室内高档装饰材料、烟酒等包装。其中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简称BOPET),由于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
申请号为200410016500.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至少单面亚光的聚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该专利采用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和微米二氧化硅制成母粒,进而制备亚光薄膜。虽然该方法能制得单面亚光的PET薄膜,但其中纳米二氧化硅较难分散均匀,一方面影响产品美观,另一方面产品透光度分布不均影响产品性能。
由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与聚酯相容性好,其在聚酯内的分散性好,因此考虑在聚酯原料中添加消光效果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而制得亚光膜。高压静电喷雾法是一种利用电流体动力学技术将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制备成高分子微粒的方法。相对于其他制备高分子微粒的方法如沉淀法、反相悬浮交联法、喷雾干燥法等,静电喷雾法制备微球材料工艺简单、可控性强、绿色环保且无需使用大量乳化剂,采用静电喷雾法容易制得单分散性微粒且最终得到的微粒可具有多种形貌,如中空多孔等。因此,近年来,对于利用静电喷雾法制备高分子微粒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例如已有文献(战乃乾.静电纺丝法制备聚苯乙烯功能材料[D].吉林大学,2010.)报道,聚苯乙烯溶液可以通过静电喷雾成型制备多孔中空微球,制得的聚苯乙烯(PS)中空微球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但是由于聚苯乙烯(P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只有100℃,在高温条件下三维结构会发生破坏,因而无法应用于熔融加工。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PS中空微球的应用。
因此,研究一种分散均匀的PET亚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PET薄膜中纳米二氧化硅分散不均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透光均匀的PET亚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PET亚光膜,PET亚光膜中均匀分散有苯乙烯-双官能度单体共聚物中空多孔微球;
苯乙烯-双官能度单体共聚物中空多孔微球内部中空,表面多孔且具有交联结构,所述交联结构由苯乙烯-双官能度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物分子链之间相互交联形成;
所述PET亚光膜的45度光泽度小于3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PET亚光膜,所述PET亚光膜的厚度为20~100μm。
如上所述的一种PET亚光膜,所述苯乙烯-双官能度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物中空多孔微球的熔融温度500℃,与聚合物基体熔融共混时能够保持其三维结构,有利于发挥其功能。
如上所述的一种PET亚光膜,所述苯乙烯-双官能度单体共聚物中空多孔微球的直径为500~1500nm,所述苯乙烯-双官能度单体共聚物中空多孔微球的壁厚为50~1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太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太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9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