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速移动通信的高铁监控传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7808.7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9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范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挟翼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N7/18;H04W4/14;H04W4/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速 移动 通信 监控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高速移动通信的高铁监控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国家重要的运输部门,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最近十来年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得高铁技术和高铁覆盖率都位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高铁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通过高铁来进行远距离的行程,因此高铁上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要。
现有对高铁上监控数据的都是通过4G或者其他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但是高铁的列车车速最高可达到三百多公里每小时,在这么高速度的移动环境下现有的无线通信方式会存在这,无线通信信号稳定性下降,信号传输延迟时间长以及功耗高等缺陷;导致控制中心不能及时、准确、清晰的看到高铁内的监控画面。现有的无线通信传输方式难以满足在高速度移动环境下对数据传输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超高速移动通信的高铁监控传输系统,解决了现有无线通信传输方式在高速度移动环境下对数据传输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超高速移动通信的高铁监控传输系统,它包括用于远程总控制监控的铁路控制中心、用于传输通信数据的通信基站和用于监控列车内安全状况的列车监控子系统;列车监控子系统通过通信基站将列车的监控数据传输到所述铁路控制中心;列车监控子系统包括用于驾驶室监控端、EUHT通信(超高速移动通信)分模块和多个车厢监控端;车厢监控端的输出端与所述EUHT通信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将车厢的监控数据传输到所述EUHT通信分模块;驾驶室监控端与EUHT通信分模块相互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交互。
优选地,铁路控制中心包括音视频信号处理模块、EUHT通信总模块、PLC控制器、数据存储服务器、显示屏、警报模块和GSM短信模块; EUHT通信总模块的输出端与音视频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音视频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屏、警报模块、EUHT通信总模块和GSM短信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PLC控制器与数据存储服务器相互连接。
优选地,音视频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滤波单元和降噪单元; EUHT通信总模块的输出端与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降噪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降噪单元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系统还包括消防中心、医疗急救中心和公安报警中心;铁路控制中心通过无线通信向医疗急救中心、消防中心和公安报警中心发送紧急救助信息。
优选地,驾驶室监控端包括控制器、第一监控单元、音响功放设备、显示器、语音交互单元和声光报警器;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音响功放设备、显示器、声光报警器和语音交互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监控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音响功放设备安装在每个车厢内;控制器与EUHT通信分模块相互连接;语音交互单元的输出端与EUHT通信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车厢监控端包括第二监控单元和传感器单元;第二监控单元包括多个高清摄像机和多个声音采集器;传感器单元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和有毒气体传感器;第二监控单元和传感器单元的输出端与EUHT通信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第一监控单元包括高清摄像机和温湿度传感器;高清摄像机和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基于超高速移动通信的高铁监控传输系统,EUHT即超高速移动通信具有高速度、高带宽、高稳定性、低延时、低成本和低功耗等特点;能够满足在高铁这样高速移动的环境下对数据的高速度、高稳定性和低延时的传输;保证远程控制中心能够及时、准确、清晰的看到列车内的监控画面,为高铁列车内人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铁路控制中心的原理框图;
图3驾驶室监控端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挟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挟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78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