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7485.1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3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吴炳升;吴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发光二极管 基板 显示面板 次区域 驱动器 多个驱动器 凹陷部 顶面 容置 承载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含基板,用以承载多个微发光二极管,该基板的表面划分为多个次区域;及多个驱动器,分别相应设于该些次区域的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板的顶面具有凹陷部,用以容置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显示面板,特别是关于一种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mLED或μLED)显示面板为平板显示器(flat paneldisplay)的一种,其是由尺寸等级为1~10微米的个别精微(microscopic)发光二极管所组成。相较于传统液晶显示面板,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较大对比度及较快反应时间,且消耗较少功率。微发光二极管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虽然同样具有低功耗的特性,但是,微发光二极管因为使用三-五族二极管技术(例如氮化镓),因此相较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较高的亮度(brightness)、较高的发光效能(luminous efficacy)及较长的寿命。
使用薄膜电晶体(TFT)的主动驱动方式为一种普遍使用的驱动机制,其可以和微发光二极管结合以制造显示面板。但是,薄膜电晶体使用的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制程,而微发光二极管则是使用覆晶(flip chip)技术,两者会产生热失配(thermalmismatch)问题,且薄膜电晶体的制程较为复杂。在低灰阶显示时,由于驱动电流很小,会受到微发光二极管的漏电流而影响灰阶显示。
被动驱动方式为另一种驱动机制。传统的被动式驱动显示面板,其列驱动电路与行驱动电路系设于显示面板的边缘。然而,当显示面板的尺寸变大或者解析度变高时,造成驱动器的输出负载过大,过长的延迟时间使得显示面板无法正常驱动。因此,被动式驱动机制无法适用于大尺寸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颖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特别是大尺寸或高解析度的显示面板,使其保有微发光二极管的优点且能改善传统驱动机制的缺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有效降低驱动器的负载,以实现单一大尺寸高解析度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被动驱动方式,可简化显示面板的制程,缩短微发光二极管的开启时间,提高驱动电流,有效降低微发光二极管因漏电流对于灰阶显示所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含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基板及多个驱动器。基板用以承载该些微发光二极管,且基板的表面划分为多个次区域。该些驱动器分别相应设于该些次区域的表面。
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中该基板的材质包含绝缘体。
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中该基板的材质包含玻璃。
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中每个该驱动器设于相应次区域的表面的中央位置。
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中该些驱动器以晶片玻璃接合技术接合于该些次区域的表面。
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中该些驱动器与该些微发光二极管设于该基板的相同表面。
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时序控制器,电性连接至该基板,再电性连接至相应的驱动器。
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中每个该时序控制器电性连接至少两个该驱动器。
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中该些微发光二极管使用被动驱动方式。
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中该驱动器包含行驱动电路及列驱动电路,行驱动电路借由行导线连接并传送行驱动信号至同一行微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列驱动电路借由列导线连接并传送列驱动信号至同一列微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74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