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杂压铸壳体件的内螺纹孔在线自动检测用止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7233.9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8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刘子利;刘思雨;李娟;刘希琴;朱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翼汽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3/48 | 分类号: | G01B3/48;G01B5/16;G01B5/18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林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移块 压铸壳体 内螺纹孔 转动杆 在线自动检测 轴向调节机构 轴向移动 止规 扭力调节器 复位机构 推动机构 电机 电机轴连接 位置布置 自动报警 可转动 螺纹 复位 轴向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压铸壳体件的内螺纹孔在线自动检测用止规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按照压铸壳体件的内螺纹孔位置布置,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轴向调节机构,所述轴向调节机构用于在轴向实现变长或缩短,所述轴向调节机构与转动杆连接,所述转动杆连接有扭力调节器,所述扭力调节器与螺纹止规连接;所述转动杆可转动地安装在位移块上,所述位移块沿轴向移动时带动转动杆沿轴向移动;所述位移块一侧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位移块另一侧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推动机构推动位移块沿轴向移动,所述复位机构使位移块复位;本发明实现了复杂压铸壳体件内螺纹孔的在线自动检测,检测效率高,当出现不合格压铸壳体件时实现自动报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规装置,具体是一种复杂压铸壳体件的内螺纹孔在线自动检测用止规装置。
背景技术
压铸是将熔融金属在高压下快速压射入金属型中并在压力作用下凝固而获得铸件的一种高效精密成形方法。轻量化技术使壳体类铸件向薄壁化和整体化方向发展,具有复杂壳体压铸件的应用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为了起到固定、安装等作用,压铸壳体件常设置有多个内螺纹孔,螺纹的加工质量是决定压铸壳体件装配可靠性和互换性的重要一环,是保证装配质量的关键因素。
螺纹检测是现代机械制造检测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螺纹检测一直是螺纹检测的难题。检测外螺纹时可以采用螺纹量规、螺纹千分尺配合三针、光学投影等方法,而内螺纹检测只能采用轮廓法。对于大批量生产复杂压铸壳体件的内螺纹检测来说,人工检测不仅检测效率低下,满足不了在线检测的要求,而且成本高、难以保证其检测质量;而现在的非接触式的螺纹检测装置,大多以光学检测为主,虽然有很高的精度,但是这类检测仪的成本很高,而且主要是对螺纹的轮廓曲线进行检测,由于压铸件的生产加工条件比较恶劣,仪器一旦出现故障,进行维修和保养的成本和难度较大,影响生产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上述螺纹检测方式或效率低下,或成本很高以及设备难以维护保养等缺点,提供一种检测速度快,效率高的复杂压铸壳体件的内螺纹孔在线自动检测用止规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杂压铸壳体件的内螺纹孔在线自动检测用止规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按照压铸壳体件的内螺纹孔位置布置,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轴向调节机构,所述轴向调节机构用于在轴向实现变长或缩短,所述轴向调节机构与转动杆连接,所述转动杆连接有扭力调节器,所述扭力调节器与螺纹止规连接;所述转动杆可转动地安装在位移块上,所述位移块沿轴向移动时带动转动杆沿轴向移动;所述位移块一侧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位移块另一侧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推动机构推动位移块沿轴向移动,所述复位机构使位移块复位。
扭力调节器(也称扭力限制器)的作用:止规检测内螺纹需要一定的旋转扭力,力的大小非常关键。扭力过小,无法进入;扭力过大,会破坏螺纹。调节器可以设置扭矩,没有负载时,扭矩为0,当止规的扭矩达到设定值后,止规停止旋转。以达到保护螺纹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块和调节杆,所述调节块具有长孔,所述调节杆位于长孔内,所述调节块表面设置有长槽,所述调节杆上连接有限制快,所述限制快位于长槽内。
所述推动机构实现了能使螺纹止规进入待检测的压铸壳体件的内螺纹孔内,具体地,推动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推动位移块移动。
为了实现位移块按给定的方向(轴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位移块安装在导轨上。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所述弹簧位于位移块和挡块之间,挡块固定设置。
为了检测位移块是否移动,以及是否移动到预设的位置,所述位移块边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的信号可实现报警,从而判断检测的压铸壳体件的内螺纹孔是否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翼汽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翼汽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72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