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9857.6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光善仪;徐洪耀;赵岗;宋方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1/107 | 分类号: | C07D491/107;C09K11/06;G01N21/31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甲基吡啶 紫外 探针 及其 制备 应用 | ||
1.一种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的结构式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罗丹明B溶于溶剂中,室温条件下搅拌并滴加入水合肼,回流反应,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得粗产物,提纯,得到罗丹明酰肼;其中罗丹明B、水合肼的摩尔比为1:1~1:3;
(2)将三聚氯氰、四氢呋喃和K2CO3 混合液,氮气保护,0-5℃,搅拌条件下滴加入罗丹明酰肼溶液中,30-45 min滴加完毕后,搅拌7-20 h,过滤,纯化,得到物质A;
(3)将2,2-二甲基吡啶胺,K2CO3,溶解在溶剂中,氮气保护,40~45 ℃条件下,滴加入物质A溶液,30~45 min滴加完毕,回流12~15 h,冷却,提纯,即得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提纯具体为:将盐酸加入粗产物中,溶解、搅拌,加入NaOH溶液,调节pH为9~10,沉淀析出,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和NaOH的摩尔浓度均为0.8~1.0 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中的溶剂均为四氢呋喃。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的非疾病诊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用于铜离子的检测,具体为:配置探针溶液,然后在待测的铜离子溶液中加入探针溶液,利用溶剂定容,静置,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检测556 nm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相对紫外吸收强度与铜离子浓度的关系,确定铜离子待测液中铜离子的含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的非疾病诊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探针溶液的溶剂为乙醇,DMPa-Cu2+体系的溶剂为体积比为99:1的EtOH/H2O。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的非疾病诊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溶液的浓度为0.8×10-4~1.2×10-4 M;铜离子溶液的浓度为0.85×10-2 ~1.15×10-2 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的非疾病诊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紫外吸收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关系为:y=0.43+0.048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DMPa的非疾病诊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二甲基吡啶胺类紫外探针对铜离子待测液的检测限为0.64 ~0.84 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985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作流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治紫薇花褐斑病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