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未精炼的甘油三酸酯油的酶法脱胶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97799.2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6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D·马克思德利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拉克生化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C11B3/04;C11B3/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左路;林晓红 |
地址: | 荷兰霍***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炼 甘油 三酸酯油 脱胶 | ||
本发明涉及未精炼的甘油三酸酯油的酶法脱胶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下列连续步骤:a)提供未精炼的甘油三酸酯油,其具有的磷含量为每kg未精炼的甘油三酸酯油至少100mg;b)将未精炼的甘油三酸酯油与水、酸和磷脂酶组合以产生pH范围为2.5‑4.5的水包油乳液;所述磷脂酶选自磷脂酶A1、磷脂酶A2和其组合;c)将乳液在20‑90℃的温度保持至少10分钟;d)向所述乳液引入碱;和e)从乳液分离脱胶的甘油三酸酯油。此酶法脱胶工艺对从未精炼的植物油去除包括不能水合的磷脂(NHP)在内的磷脂非常有效,并以高收率产生脱胶的植物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未精炼的甘油三酸酯油的酶法脱胶工艺,所述工艺包括:
·提供未精炼的甘油三酸酯油;
·将未精炼的甘油三酸酯油与水、酸和磷脂酶组合以产生pH范围为2.5-4.5的水包油乳液;所述磷脂酶选自磷脂酶A1、磷脂酶A2和其组合;
·将乳液在20-90℃的温度保持至少10分钟;
·向乳液引入碱;和
·从乳液分离脱胶的甘油三酸酯油。
本发明的脱胶工艺提供以下优势:高效地从天然和其他未精炼的甘油三酸酯油去除磷脂(树胶),以高收率产生脱胶的甘油三酸酯油。
发明背景
粗植物油且尤其是通过溶剂提取获得的那些,往往不可口,因此,需要纯化,然后其能纳入食品和/或出售给消费者。此纯化涉及的各个步骤称为“精炼”。
化学与物理精炼之间有区别。化学精炼包括下列工艺步骤:1.脱胶,2.中和,3.漂白,4.除臭。在脱胶步骤中,从粗油去除磷脂(树胶)和金属离子。中和步骤用于提取游离脂肪酸。在漂白步骤中,去除色素、其他金属离子和剩余磷脂。最终的精炼步骤即除臭是蒸汽蒸馏,其中移出对油的气味和味道造成不良影响的挥发性化合物。在物理精炼中,不采用中和步骤且游离脂肪酸在精炼工艺结束时的除臭步骤中去除。
化学精炼和物理精炼从粗甘油三酸酯油脱胶开始。
工业中最常用的脱胶工艺是水化脱胶、酸化脱胶、碱炼和酶法脱胶。脱胶步骤引起植物油精炼期间出现的大部分油损失。
脱胶工艺的主要目标是去除磷脂。磷脂(或磷化物)是含有与磷酸和2个脂肪酸酯化的甘油基团的脂质。磷酸基能携带有机残基如胆碱(卵磷脂)、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或肌醇(磷脂酰肌醇)。
脱胶利用磷脂对水的亲和性,通过使其转变成水化胶进行。水化胶不溶于油且能通过离心去除。不同磷脂的水化速度显著不同。磷脂酸和磷脂酸的盐常称为“不能水合的磷脂”或NHP。
甘油三酸酯油的磷脂含量通常作为“磷含量”测量,以百万分率计。豆油通常磷含量为400-1200ppm。芥花油(calona oil)和葵花油一般磷含量分别为200-900ppm和300-700ppm。
用酶在从粗植物油去除树胶是相当新的。第一个工业酶法脱胶工艺在1992年推出。用于粗甘油三酸酯油的酶法脱胶的酶的示例包括:
·磷脂酶A1(例如LowP和Ultra,ex Novozymes)
·磷脂酶A2(例如Rohalase和Rohalaseex AB Enzymes.ex Danisco)
·磷脂酶C(例如ex DSM)
·脂酰基转移酶(ex Danisco)
磷脂酶A1、磷脂酶A2和脂酰基转移酶催化脂肪酸从磷脂去除,从而导致溶血磷脂形成。此溶血磷脂比其非水解前体更亲水且更易从甘油三酸酯油去除。
磷脂酶C催化磷脂如卵磷脂和磷脂酰乙醇胺的水解,形成甘油二酯和携带水溶性磷酸的酯片段。所产生的甘油二酯保留在油中并提供在精炼工艺中保持的额外油产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拉克生化公司,未经普拉克生化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7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