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体型同步电动机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4253.1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5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泷泽勇二;池田纮子;伊藤一将;山口信一;广谷迪;阿久津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P29/028 | 分类号: | H02P29/028;H02P5/46;H02P2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俞丹;宋俊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体型 同步电动机 电动 助力 转向 装置 | ||
本发明的永磁体型同步电动机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利用包含第一电枢绕组(71)和第一控制装置的第一系统、以及包含第二电枢绕组(72)和第二控制装置的第二系统进行驱动,在一个系统发生故障时,停止利用一个系统进行的驱动,且利用另一个系统继续进行驱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由永磁体构成的励磁极的永磁体型同步电动机、以及将该永磁体型同步电动机用作为驱动源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承担如下作用:例如利用与驱动装置构成为一体的驱动装置一体型的永磁体型同步电动机所产生的辅助转矩,对机动车等车辆的驾驶员操作方向盘的转向转矩进行辅助。另外,近些年,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开始承担作为致动器的如下作用:在机动车的自动驾驶系统中,自动地避开被车载摄像机或车载雷达等检测出的路上的障碍物而不干预驾驶员的转向操作。因此,在这样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辅助方向盘的操作的辅助转矩、自动驾驶时为了避开障碍物所需的转矩不会突然消失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被设置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驱动源的永磁体型同步电动机中,在设置于定子的电枢绕组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来自设置于转子的永磁体的磁通随着转子的旋转而旋转,从而与设置于定子的电枢绕组交链,电枢绕组中的阻抗较小的短路回路中会流过较大的短路电流。在此情况下,因短路电流而产生的磁通作为所谓的反作用磁通,会产生阻碍永磁体型同步电动机的旋转的制动转矩,且会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动作时产生不良情况。
为了避免上述的不良情况,若永磁体型同步电动机的电枢绕组由电气独立的2组电枢绕组来构成,则在一个电枢绕组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停止对该发生故障的一个电枢绕组通电,且利用正常的另一个电枢绕组来产生所需的转矩。
例如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永磁体型同步电动机构成为在定子铁芯的多个齿中每间隔一个齿地卷绕定子绕组,该定子绕组构成经星形接线或三角形接线而成的独立的2组三相电枢绕组,即使一个三相电枢绕组发生短路故障等,也因另一个三相电枢绕组是正常的,而能够使上述制动转矩降低,能够提高同步电动机的可靠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10-5311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因一个电枢绕组的短路故障而流过的短路电流所产生的反作用磁通除了与发生短路故障的一个电枢绕组的短路回路发生交链以外,与正常的另一个电枢绕组也会发生交链,所以会对与正常的电枢绕组相连接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驱动电压产生影响,所希望的电动机控制变得困难。这是因为2组电枢绕组卷绕于同一定子铁芯,所以2个电枢绕组的磁路是共用的,且因互感而使2个电枢绕组紧密地磁耦合。
因此,在具有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所使用的2组电枢绕组的永磁体型同步电动机中,在一个电枢绕组发生故障时,利用正常的另一个电枢绕组继续转向操作,因此2组电枢绕组当然要相互电独立,且具有不紧密地磁耦合的结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具有2组电枢绕组的永磁体型同步电机中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磁体型同步电动机,即使2组电枢绕组中的一个电枢绕组所在的系统发生故障时,也能够利用另一个电枢绕组所在的系统来获得所希望的转矩。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即使作为驱动源的永磁体型电动机的2组电枢绕组中的一个电枢绕组所在的系统发生故障,也能够利用另一个电枢绕组所在的系统来获得所希望的转矩。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永磁体型电动机包括:
定子铁芯,该定子铁芯在内周部具有多个齿,且具有被所述内周部包围的空间;
电枢绕组,该电枢绕组在所述多个齿中每间隔一个齿地进行卷绕;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4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