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标记物及其用途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80073979.7 申请日: 2017-11-29
公开(公告)号: CN110325859A 公开(公告)日: 2019-10-11
发明(设计)人: 金均焕;朴银淑;朴荣敏;成百麟;边荣昊;李慧珉 申请(专利权)人: 丹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3/569 分类号: G01N33/569;G01N33/68;G01N33/50
代理公司: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代理人: 樊英如;邱晓敏
地址: 韩国*** 国省代码: 韩国;KR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蛋白质突变体 高致病性病毒 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 检测 标记物 氨基酸 抗甲型流感病毒 抗病毒组合物 蛋白 抗病毒剂 制备 替代 抗病毒物质 病毒机制 蛋白序列 分子机制 检测试剂 先天免疫 突变体 抑制剂 有效地 病毒 筛选 开发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用于检测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标记物及其用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检测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标记物,其包括通过替代PB1‑F2蛋白的氨基酸68和69制备的蛋白质突变体;涉及用于检测高致病性病毒的组合物,其包括用于测定所述蛋白质突变体的试剂;以及涉及包含所述组合物的检测试剂盒;涉及用于检测高致病性病毒的方法,其包括测定所述蛋白质突变体;涉及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组合物,其包括在其中氨基酸68和69被替代的PB1‑F2蛋白和DDX3之间结合的抑制剂;以及涉及筛选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物质的方法。在本发明中,由于首次鉴定了1918 PB1‑F2蛋白与该病毒的高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子机制,通过替代流感病毒的PB1‑F2蛋白序列中的氨基酸68和69而制备的蛋白质突变体可以用作检测高致病性病毒的标记物,以及通过测定所述突变体可以有效地检测高致病性病毒。此外,本发明中新鉴定的PB1‑F2蛋白质突变体逃避先天免疫的病毒机制可为开发抗病毒剂提供新的认识,本发明的抗病毒组合物可有效用于开发抗病毒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标记物及其用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检测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标记物,其包括通过替代PB1-F2蛋白的氨基酸68和69制备的蛋白质突变体,涉及用于检测高致病性病毒的组合物,其包括用于测定所述蛋白质突变体的试剂,和涉及包含其的检测试剂盒,涉及用于检测高致病性病毒的方法,其包括测定所述蛋白质突变体,涉及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组合物,其包括作为活性成分的抑制在其中氨基酸68和69被替代的PB1-F2蛋白和DEAD box蛋白3(DDX3)之间的结合的抑制剂,以及涉及用于筛选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物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能够感染人类和动物的病原体,并且是引发1918年致使5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的病毒。PB1-F2是由从+1开放阅读框到PB1基因的一部分编码的流感病毒的非结构性蛋白质。迄今为止,通过各种研究,已报道PB1-F2具有各种功能,包括凋亡诱导和先天免疫的抑制,并且已知作为在高致病性流感病毒中表现出与致病性相关的病毒性的重要因子。据报道,该蛋白质通过在小鼠模型中感染IAV期间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继发细菌感染的免疫病理学以及延迟病毒清除而有助于流感的发病机理。

在抗流感病毒感染的第一防御机制中,1型干扰素(I型IFN)是宿主抗病毒免疫的重要因子,并且是适应性免疫的调节剂。当宿主感染病毒如流感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时,已知为诱导先天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PRR)的三种主要蛋白质识别病原体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此类PRR包括Toll样受体(TLR),视黄酸诱导基因-I(RIG-I)样受体(RLR)和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分子(NLR),以及当宿主感染了流感病毒时,RIG-I是病毒RNA的主要感受器(sensor),可诱导产生I型IFN。在这种途径中,已知DDX3和不同磷酸激酶的复合物的形成对于诱导I型IFN的产生是必需的。

尽管IFN系统具有强的抗病毒活性,但流感病毒也已经进化以减弱IFN对其在宿主中复制和增殖的反应。例如,据报道,诸如H5N1禽流感病毒等高致病性病毒的NS1蛋白对I型IFN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且在Ifnar1-/-小鼠中诱导中性粒细胞的快速收集,严重的肺损伤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快速分泌(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2;99:10736-10741)。

在本发明中,为了研究高致病性1918毒株的PB1-F2蛋白对IAV感染的致病机制的影响,检测了病毒毒力与PB1-F2蛋白之间的相关性,并且需要鉴定与抑制I型IFN的反应相关的分子机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丹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39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