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钝态形成性轻金属上的热处理式导电性被膜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66043.1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10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藤原雅宏;山本和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原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5D5/30 | 分类号: | C25D5/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冲;黄隶凡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成 轻金属 热处理 导电性 方法 | ||
1.一种钝态形成性轻金属上的热处理式导电性被膜形成方法,包括:(S1)使用镍-磷电镀浴在选自铝和镁的钝态形成性轻金属上形成包含镍-磷被膜的基底被膜的工序、以及(S2)在基底被膜上形成导电性被膜的工序,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S1)与工序(S2)之间,存在对基底被膜进行浸渍在30℃~90℃的热水中煎煮的热处理的工序(S12),或者
在所述工序(S2)之后,增加对基底被膜和导电性被膜进行浸渍在30℃~90℃的热水中煎煮的热处理的工序(S3),
所述镍-磷电镀浴包含:
(a)可溶性镍盐;
(b)含磷化合物;
(c)选自氨基羧酸类、羟基羧酸类、糖质、氨基醇类、多元羧酸类、以及多胺类的络合剂;
(d)选自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剂;
(e)缓冲剂;以及
(f)光亮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态形成性轻金属上的热处理式导电性被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镍-磷电镀浴的含磷化合物(b)为选自亚磷酸、次磷酸、焦磷酸、正磷酸、羟基乙二胺二膦酸、次氮基三(亚甲基膦酸)、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以及它们的盐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钝态形成性轻金属上的热处理式导电性被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镍-磷电镀浴的络合剂(c)为选自羟基羧酸类、多元羧酸类、以及氨基羧酸类中的至少一种,该羟基羧酸类选自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乙醇酸、以及葡萄糖酸,该多元羧酸类为琥珀酸,该氨基羧酸类选自次氮基三乙酸、乙二胺四乙酸、以及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钝态形成性轻金属上的热处理式导电性被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镍-磷电镀浴的的缓冲剂(e)为选自硼酸、碳酸钠、碳酸氢钠、抗坏血酸、以及它们的盐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钝态形成性轻金属上的热处理式导电性被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镍-磷电镀浴的光亮剂(f)为选自糖精及其盐、苯磺酸及其盐、甲苯磺酸及其盐、萘磺酸及其盐、烯丙基磺酸及其盐、丁炔二醇、亚乙基氰醇、香豆素、丙炔醇、双(3-磺丙基)二硫化物、巯基丙磺酸、以及硫羟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钝态形成性轻金属上的热处理式导电性被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镍-磷电镀浴的pH值为3.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钝态形成性轻金属上的热处理式导电性被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被膜的膜厚为0.01μm~1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钝态形成性轻金属上的热处理式导电性被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电镀、化学镀、溅射、或者蒸镀形成所述导电性被膜,
该导电性被膜是包含选自铜、锡、银、金、镍、铋、钯、铂、铝、镁、钴、锌、以及铬中的金属或这些金属的合金的被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原化学株式会社,未经石原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604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