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铸用套筒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3624.1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9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横尾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日立金属工具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C22C38/00;C22C38/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 套筒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在内部具有流路的压铸用套筒,其中,用于从外部向流路供给金属熔液的熔液供给口从压铸用套筒的内表面贯通至外表面。形成流路的内表面中至少与熔液供给口相对的部位由具有以质量%计、C:0.4%以上且2.5%以下、Si:1.0%以下、Mn:1.0%以下、Cr:3.0%以上且12.0%以下、Mo:小于1.0%、剩余部分为Fe以及杂质的成分组成的坯料构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压铸装置的构成部件的压铸用套筒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压铸铸造的压铸装置的构成部件之一的压铸用套筒一般为筒状。在筒状的压铸用套筒的侧面设有用于向内部的流路供给金属熔液的熔液供给口。然后,在压铸装置运转时,例如,铝或铝合金、锌或锌合金等的金属熔液从上述的熔液供给口供给到筒内。该所供给的金属熔液通过柱塞从熔液射出口朝向模腔射出。这样的压铸用套筒的坯料例如大多应用作为JIS-G-4404:2006的“合金工具钢钢材”的规格钢种的SKD61。另外,提出了一种在以该SKD61等为坯料的压铸用套筒的内表面进行了氮化处理等表面处理的压铸用套筒(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56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193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压铸用套筒所要求的重要特性之一有耐熔损性。熔损是指,因金属熔液与压铸用套筒的内表面接触而产生的套筒坯料的损耗。然后,当该损耗严重时,在铸造中引起射出异常等,压铸用套筒的寿命变短。然后,当对压铸用套筒的内表面进行表面处理时,可观察到某种程度的耐熔损性的提高效果,但要求耐熔损性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熔损性优异的压铸用套筒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可提供一种压铸用套筒,其在内部具有流路,在所述压铸用套筒中,用于从外部向所述流路供给金属熔液的熔液供给口从所述压铸用套筒的内表面贯通至外表面,形成所述流路的内表面中至少与所述熔液供给口相对的部位由具有以质量%计、C:0.4%以上且2.5%以下、Si:1.0%以下、Mn:1.0%以下、Cr:3.0%以上且12.0%以下、剩余部分为Fe以及杂质的成分组成的坯料构成。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可提供一种压铸用套筒的制造方法,所述压铸用套筒在内部具有流路,用于从外部向所述流路供给金属熔液的熔液供给口从外表面贯通至内表面,在所述压铸用套筒的制造方法中,准备构成所述压铸用套筒的预备体,在形成所述流路的内表面中至少与所述熔液供给口相对的部位或者与构成所述熔液供给口的部位相对的部位,设置具有以质量%计、C:0.4%以上且2.5%以下、Si:1.0%以下、Mn:1.0%以下、Cr:3.0%以上且12.0%以下、剩余部分为Fe以及杂质的成分组成的坯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耐熔损性优异的压铸用套筒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压铸用套筒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压铸用套筒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所用的压铸用套筒的外观的附图代用照片。
图4是表示压铸铸造后的本发明例的压铸用套筒的设有熔液供给口的位置的内表面的附图代用照片。
图5是表示压铸铸造后的比较例的压铸用套筒的设有熔液供给口的位置的内表面的附图代用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日立金属工具钢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日立金属工具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36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压铸机的活塞
- 下一篇:接合材料及使用该接合材料的接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