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轨道车辆中输出至少一个下车信息的信息方法和信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52735.0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1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M.拉赫马尼;K-D.施马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移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15/00 | 分类号: | B61L15/00;G01C21/20;B61L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车辆 下车信息 输出装置 信息系统 位置提供 输出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轨道车辆(10)中输出至少一个下车信息(106、110)的信息方法以及信息系统。所述信息方法包括:确定(B)移动输出装置(50)在轨道车辆(10)内的位置。所述信息方法的特征在于,借助输出装置(50)根据位置提供(C)下车信息(106、11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轨道车辆中输出至少一个下车信息的信息方法以及信息系统,其包括:确定移动输出装置在轨道车辆内的位置。
背景技术
公共客运交通中的轨道车辆的运营商对于向乘客提供乘客信息感兴趣,以便使乘客的停留和旅行愉快、舒适并且高效。由此,对于乘客来说,相对于其它交通工具偏向轨道车辆的趋势增加。
迄今为止,已知列车员进行广播,利用广播向乘客传达轨道车辆的下车侧(例如“在行驶方向左侧/右侧下车”)。此外,已知布置在站台上并且用作针对乘客的指示牌的指示标志。
发明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乘客在轨道车辆中的停留以及停留之后的继续旅行更舒适。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开头提到的类型的信息方法来解决,所述信息方法包括:借助输出装置根据位置提供下车信息。
通过本发明可以看到,在从轨道车辆下车之前、期间和/或之后的阶段中,乘客面临选择轨道车辆内、外朝向期望的目的地(例如停车站的出口)的适当的路径的挑战。乘客经常只有在从轨道车辆下车之后在站台上才能够根据指示标志寻找路线。在根据指示标志进行查找的过程中,乘客在到达指示标志之前经常必须首先沿着站台走几米,以便然后可能确定为了到达期望的目的地,需要沿着站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换言之:根据指示标志进行查找,使站台上的拥挤增加,并且导致轨道车辆的发车过程(Abfertigungsvorgang)相对长。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使乘客能够在下车之前在同时考虑移动输出装置的位置的情况下就已经得到下车信息,来解决该问题。以这种方式,使轨道车辆在停车站的发车过程加速。这使得轨道车辆在停车站的停车时间缩短,因此使得乘客通过能力提高。此外,使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提高。
在轨道车辆中输出至少一个下车信息优选理解为向轨道车辆中的人员输出至少一个下车信息。人员优选包括乘客和/或乘务人员(列车员)。
人员优选携带移动输出装置并且是输出装置的使用者。因此,移动输出装置的位置相应于人员的停留位置。
移动输出装置优选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形成。移动输出装置优选包括计算单元,其被构造为用于执行应用程序的程序代码。
提供下车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优选理解为,下车信息存在于输出装置上并且是可调取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输出下车信息,需要输出装置的使用者操作输出装置,以调取下车信息。备选地或附加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提供下车信息理解为,将下车信息通过输出单元输出。
移动输出装置优选还包括被构造为用于输出下车信息的信息输出单元。信息输出单元优选还包括控制单元和输出接口。输出接口优选还包括显示元件、扬声器元件和/或振动元件。控制单元优选被构造为用于控制输出接口对至少一个下车信息的输出。输出优选可以通过如下来触发,即,控制单元开始通过输出接口主动输出至少一个下车信息。此外,优选输出可以以推送消息的形式进行。至少一个下车信息的输出优选包括下车信息的视觉、听觉和/或触觉可感知的再现。在信息输出单元构造为包括控制单元和输出接口的信息输出单元的情况下,视觉可感知的再现优选借助输出接口的显示元件进行,听觉可感知的再现优选借助输出接口的扬声器元件进行,和/或触觉可感知的再现优选借助输出接口的振动元件进行。
表述“借助输出装置”提供下车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理解为,下车信息在适当的时间点存在于输出装置上并且准备好用于输出。下车信息的产生可以借助输出装置的计算单元和/或借助位于输出装置外部的计算单元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移动有限公司,未经西门子移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2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