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充电线识别装置的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6977.9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6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A·卢特斯卡诺夫;A·佩尔格;T·舍勒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B60L53/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邵静玥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充电 识别 装置 电动车 | ||
1.用于至少部分地电动运行的车辆(110、210、310)的充电线识别系统(100、200、300),其中,所述车辆(110、210、310)具有蓄能器,所述蓄能器能通过充电线与电能量源连接,所述充电线识别系统具有:
控制单元(120、220、320),其设置用于允许或阻止车辆(110、210、310)的发动机起动,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20、220、320)还设置用于
-在每个预定的或能预定的事件之前探测:充电线是否处于该车辆(110、210、310)中;
在探测到充电线不处于该车辆(110、210、310)中的情况下:
-阻止车辆(110、210、310)的发动机起动;
-检查:考虑所述蓄能器的当前的荷电状态、在没有附加地在电能量源上对所述蓄能器充电的情况下是否能够经过一个或多个计划的行驶路程;
在不对所述蓄能器附加充电的情况下能经过一个或多个计划的行驶路程时
-抑制充电线不处于车辆中的输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识别系统(100、200、300),其中,如果所述控制单元(120、220、320)探测到充电线不处于该车辆(110、210、310)中,则对应的消息能通过输出单元(160、260、360)输出给车辆(110、210、310)的用户(132、232、332)。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线识别系统(100、300),还具有:
用于接纳充电线的充电线保持装置(130、330);以及
至少一个检测单元(140、340),其能检测:充电线是否处于充电线保持装置(130、330)中或上,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20、320)能与所述至少一个检测单元(140、340)电连接并且能借助所述至少一个检测单元(140、340)探测:充电线是否处于该车辆(110、310)中。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线识别系统(100、300),其中,所述检测单元(140、340)是重量传感器(140、340),所述重量传感器能检测通过充电线作用到充电线保持装置(130、330)上的重量,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20、320)能经由通过充电线作用到充电线保持装置(130、330)上的重量探测:充电线是否处于该车辆(110、310)中。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线识别系统(200、3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检测单元(140、340)能具有如下项中的一个或多个:
-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能检测通过充电线作用到充电线保持装置(130、330)上的重量;
-光栅,所述光栅能检测:充电线是否处于充电线保持装置(130、330)中,和/或
在车辆(110、310)中的插座,为了对所述蓄能器充电,充电线能在车辆侧与所述插座连接,并且所述插座能识别:充电线是否与该插座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20、320)能借助所述至少一个检测单元(140、340)探测:充电线是否处于该车辆(110、310)中。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线识别系统(200、300),还具有:
至少一个读取器(270、370),所述至少一个读取器能读取RFID和/或NFC标签,
其中,所述充电线具有包括明确标志的RFID和/或NFC标签(280、380)。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线识别系统(200、300),其中,所述控制单元(220、320)能通过所述读取器(270、370)探测:充电线是否处于该车辆(210、310)中,和/或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220、320)还能通过所述读取器(270、370)探测:所述充电线处于该车辆中的何处。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线识别系统(200、300),其中,RFID和/或NFC标签(280、380)能被用于,
-实施用于启用所述电能量源的身份验证;和/或
-对通过所述电能量源对所述蓄能器的充电过程进行支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697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