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桥和驱动轴的快速连接接头附连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41001.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7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C·B·科尔普斯;M·T·菲切特;T·M·哈默;B·T·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纳汽车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08 | 分类号: | F16D1/08;F16D1/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峻峰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轴 阳构件 第一轴 保持构件 延伸 特征部 阴构件 附连 快速连接接头 径向内表面 附连组件 接头组件 驱动轴 限定孔 周向槽 车桥 孔口 | ||
接头组件(10)包括阴构件(12)、阳构件(40)和保持构件(60)。阴构件具有第一轴向端部(18)、第二轴向端部(20)和在第一轴向端部与第二轴向端部之间延伸的圆柱体部分(14),该圆柱体部分具有带花键的径向内表面。阳构件具有第一轴向端部部分(42)、第二轴向端部部分(46)和在第一轴向端部部分与第二轴向端部部分之间延伸的带花键的管状部分(44)。保持构件(60)包括环形部分和限定孔口的多个附连特征部。阳构件的第二轴向端部部分具有在其外表面上的周向槽(48)。阳构件的第二轴向端部部分延伸通过保持构件的孔口,并且附连特征部延伸进入阳构件的槽中。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7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358,794号的权益,其全部公开内容以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快速连接接头组件包括保持构件,该保持件用于将阴花键构件固定到阳花键构件。具体地,保持构件固定于接头组件,将阴花键构件连接到阳花键构件,而不需要使用工具、紧固件或没有过多的组装或拆卸力。
背景技术
机动车的典型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常规附连部件,用于将发动机传动装置或变速箱连接到驱动轴和/或将车桥连接到驱动轴或半轴。常规的发动机传动装置或变速箱输出包括阳花键构件,该阳花键构件通过常规附连部件连接于驱动轴的第一端,常规附连部件诸如端轭、配对法兰、法兰轭架、外侧滑轭或带臂橡胶联轴器法兰。这些附连部件包括万向接头、等速万向接头或橡胶联轴器。所使用的常规固定机构包括螺纹紧固件、卡环或弹性挡圈(C形夹,circlip)。相似的连接部件用于将驱动轴的第二端连接到前驱动车桥或后驱动车桥的阳花键输入构件,以及在多件式驱动轴内将驱动轴的一部分连接到驱动轴的相邻部分。
上述常规固定机构需要较大的力和/或特殊工具来牢固地组装/拆卸各部件。期望的是具有改进的接头组件,该接头组件牢固地将两个部件附连在一起,而不需要使用工具、紧固件或过多的组装或拆卸力。
发明内容
本文中提出的是具有阴构件、阳构件和保持构件的连接接头组件。阴构件具有第一轴向端部、第二轴向端部和在第一轴向端部与第二轴向端部之间延伸的圆柱体部分,该圆柱体部分具有带花键的径向内表面。阳构件具有第一轴向端部部分、第二轴向端部部分和在第一轴向端部部分与第二轴向端部部分之间延伸的带花键的管状部分。保持构件包括环形部分和多个附连特征部,该多个附连特征部从环形部分径向向内且垂直于环形部分地延伸,限定孔口。阳构件的第二轴向端部部分具有在其外表面上的周向槽。阳构件的第二轴向端部部分延伸通过保持构件的该孔口,并且附连特征部延伸进入阳构件的槽中。阴构件的带花键的径向内表面和阳构件的带花键的管状部分相互啮合。
本文中提出的是具有阴构件、阳构件和保持构件的连接接头组件。阴构件具有第一轴向端部、第二轴向端部和在第一轴向端部与第二轴向端部之间延伸的圆柱体部分,该圆柱体部分具有带花键的径向内表面。阳构件具有第一轴向端部部分、第二轴向端部部分和在第一轴向端部部分与第二轴向端部部分之间延伸的带花键的管状部分。保持构件包括环形部分、平坦表面部分和多个附连特征部。环形部分垂直于平坦表面部分、沿着其径向外边缘延伸,而附连特征部垂直于平坦表面部分、沿着其径向内边缘延伸且限定孔口。阳构件的第二轴向端部部分具有在其外表面上的周向槽。阳构件的第二轴向端部部分延伸通过保持构件的该孔口,并且附连特征部延伸进入阳构件的槽中。阴构件的带花键的径向内表面和阳构件的带花键的管状部分相互啮合。
附图说明
当考虑到附图时,本实施例的上述以及其它优点将从以下详细描述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接头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接头组件的阴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保持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纳汽车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德纳汽车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1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