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乙酰氨基酚制剂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9088.1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9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浩;驹居邦男;榊原贤司;番场宏和;福田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K31/167 | 分类号: | A61K31/167;A61K47/02;A61K47/10;A61K47/26;A61K47/30;A61K47/32;A61K47/38;A61K9/2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酰 氨基 制剂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高含有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剂,特别是具备优异的溶出性、硬度、药物的含量均匀性的小型化了的片剂(普通片、缓释片等),以及制造性提高了的对乙酰氨基酚的预混合原料药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为使用了具有规定粒径的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剂的制造方法,根据本方法,改善对乙酰氨基酚的流动性,由此可以抑制二次聚集而提高制造效率,因此作为小型化等服用性得到改善的对乙酰氨基酚制剂的制造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具有后述的规定粒度分布的对乙酰氨基酚(以下有时称为“本对乙酰氨基酚”)制造的制剂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医药品等的制剂经过各种制剂工序制造,但是为了可以顺利地发挥各制剂的功能,需要考虑到各种要素来选择最合适的制造方法、对于制剂机械和操作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对于制剂之中剂型为片剂的制造方法,大致分为干式直接压片法、干式造粒法(干式碾压机(roller compactor)法、辊式造粒机(roll granulator)法等)、湿式造粒法(喷雾造粒法、搅拌造粒法、挤出造粒法、流化床造粒法等)。而这些方法中,关于制造工序数、制造速度、经济性、和对所希望的制剂特性的达成度等,具有各方法特有的缺点和优点,因此需要根据目的灵活运用。
例如干式造粒法的干式碾压机法为:在药物中配合添加剂并压缩成形为薄片状后,进行破碎整粒、分级,将微粉再压缩并压片的方法。但是,破碎整粒时粉末飞散多,因此成品率也变差,由于具有一次压缩的工序,因此存在片剂硬度降低的倾向(日本特表2010-506540号公报)。另外,湿式造粒法中搅拌造粒法为:向造粒容器投入药物和添加剂,利用搅拌叶片的旋转进行混合,向其中滴加或喷雾粘合剂溶液,以适当的湿润状态进行造粒的方法。但是,粘合剂溶液的分散容易变得不均质,因此形成部分硬的造粒物,仍然未造粒的粉末也稍多,在含量均匀性方面也稍微存在难点。因此,需要进行湿式破碎整粒、干燥,所以工序数增加,另外存在片剂硬度降低的倾向。
干式直接压片法(也称为干式直接压片法(dry direct compression method)),为将药物和添加剂直接以粉体形式混合并压片的最简单的方法。另外,干式直接压片法也存在将添加剂预先形成液态,利用喷雾干燥器等进行干燥处理以用于直接压片,向所得到的颗粒配合药物粉末并进行压片的方法,但是为前处理采用湿式法、工序数多的方法。干式直接压片法由于不制作颗粒,因此具有下述优点:制剂工序数最少、制造成本得到抑制、制造速度快等,但是与制作颗粒的干式造粒法、湿式造粒法相比,所混合的粉末的流动性低,因此存在下述缺点:质量的偏差增大或者压缩成型性产生问题等。因此,干式直接压片法在欧美多被采用于1970年代以前的药物、添加剂的粒径比较大、二次聚集的问题少的时候。但是特别是近年的药物,难溶性的药物增多,因此利用针磨机、气流磨等进行微粉碎、容易生成二次聚集,含量均匀性也产生问题,所以最近几乎不采用。
由于上述理由,现在通常湿式造粒法的流化床造粒法是最通用的(日本特开2013-216610号公报、日本特表2015-63521号公报)。流化床造粒法中,通常将药物和添加剂投入到流化床造粒装置并使其流动化、喷雾添加溶解或悬浮有粘合剂溶液或药物的粘合剂溶液。该方法由于含量均匀性优异、收率也高、能得到适于压片的造粒物,因此为最近大多采用的方法。但是,近年的难流动性药物的颗粒由于被微细化,因此若在粒径、质量方面与添加剂存在差异,则进行风力分级、有可能损害含量均匀性,对于操作技术要求熟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90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衰老组合物
- 下一篇:抗氧化、抗炎组合物以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