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供给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5121.5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9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足立垒;小林清守;林宣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02M37/20 | 分类号: | F02M37/20;F02M37/00;F02M37/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供给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燃料供给装置具备:副罐(20),贮存燃料;吸滤器(30),沿副罐(20)的底部(20a)配置,将燃料过滤;燃料泵,吸入由吸滤器(30)过滤后的燃料;压力调节器(50),配置于副罐(20)外,并且对从燃料泵排出并向燃料罐外供给的调压路径的燃料进行调压;以及燃料回收流路部(70),将在调压路径成为剩余的剩余燃料回收至副罐(20)。副罐(20)在比吸滤器(30)高的位置具有向副罐(20)外开口的开口(26)。燃料回收流路部(70)具有剩余燃料出口(76),该剩余燃料出口(76)通过从副罐(20)外与开口(26)之间设有间隙(26a)并被插入的状态,在比开口(26)更靠副罐(20)的内侧释放剩余燃料。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在2016年3月1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55978号为基础,并且通过本公开将其内容公开在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将车辆的燃料罐内的燃料向燃料罐外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将车辆的燃料罐内的燃料向燃料罐外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具备副罐、吸滤器、燃料泵、压力调节器、以及燃料回收流路部。副罐贮存燃料,并由燃料泵吸入由沿副罐的底部配置的吸滤器过滤后的燃料。配置于副罐的外部的压力调节器对从燃料泵排出并向燃料罐外供给的调压路径的燃料进行调压。燃料回收流路部将在该调压路径中成为剩余的剩余燃料向副罐回收。
在此,在副罐的侧面形成有被称为剩余燃料流入端口的开口。并且,燃料回收流路部由与剩余燃料流入端口紧密接合地连接的剩余燃料供给管构成。燃料回收流路部在比开口更靠近副罐的内侧释放剩余燃料。
在专利文献1的燃料回收流路部中,由于剩余燃料供给管与剩余燃料流入端口紧密接合地连接,因此成为若剩余燃料中的蒸汽进入副罐内则难以向外排出的构造。并且,若这样的蒸汽再次经由吸滤器被吸入到燃料泵,则会导致燃料供给的稳定性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79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以上说明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供给的稳定性较高的燃料供给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种将车辆的燃料罐内的燃料向燃料罐外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
副罐,贮存燃料;
吸滤器,沿副罐的底部配置,将燃料过滤;
燃料泵,吸入由吸滤器过滤后的燃料;
压力调节器,配置于副罐外,并且对从燃料泵排出并向燃料罐外供给的调压路径的燃料进行调压;以及
燃料回收流路部,将在调压路径成为剩余的剩余燃料向副罐回收,
副罐在比吸滤器高的位置具有向副罐外开口的开口,
燃料回收流路部具有剩余燃料出口,该剩余燃料出口通过从副罐外与开口之间设有间隙并被插入的状态,在比开口更靠副罐的内侧释放剩余燃料。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燃料回收流路部具有在比开口更靠近副罐的内侧释放剩余燃料的剩余燃料出口。通过这样的剩余燃料出口,抑制了从燃料泵排出并向燃料罐外供给的、在调压路径成为剩余的剩余燃料在副罐外飞溅,能够高效地将该剩余燃料回收至副罐内。除此之外,从这样的剩余燃料出口的释放是通过燃料回收流路部从副罐外与开口之间设有间隙并被插入的状态而实现的。因此,即使剩余燃料中的蒸汽被释放到副罐内,也能够从该间隙向副罐外排出。即,由于抑制了蒸汽经由吸滤器被吸入到燃料泵,因此能够提供燃料供给的稳定性较高的燃料供给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5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