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前置式客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4584.0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2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霖;马志浩;孙继宏;卢志国;赵夕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中冷器 冷却模块 发动机前置式 发动机舱 客车 本实用新型 冷却系统 发动机冷却系统 安装模式 车辆领域 横向空间 散热效率 纵向布置 位置处 发动机 压缩 削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发动机前置式客车。该客车的发动机舱内设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冷却模块包括中冷器和散热器,中冷器和散热器中的一个设于另一个前侧处。由于在发动机舱中,安装冷却模块的位置处横向的空间是很紧张的,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模块的安装模式使得必须对中冷器和散热器进行横向尺寸的压缩,本实用新型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模块设为中冷器与散热器前后即纵向布置的方式,削弱了发动机舱横向空间对中冷器和散热器的尺寸的限制,从而可以提高发动机前置式客车的发动机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发动机前置式客车。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运行过程中,动力系统(发动机、变速器、缓速器等)和空调系统(空调冷凝器)均有着一定的冷却需求。就前置客车来说,其发动机冷却系统是这样工作的:冷却系统通过中冷管路和冷却管路与发动机连接,当发动机水温未达到节温器(节温器位于发动机出水口处)开启温度时,发动机进行小循环并利用自然风进行冷却;当发动机水温达到节温器开启温度时,节温器开启,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模块参与发动机冷却而进行大循环,此时风扇仍未开启,车辆仍然使用自然风进行散热;当发动机进气温度或出水温度达到风扇开启的控制温度时,风扇开启并根据发动机进气温度和出水温度进行调速,此时车辆强制通风冷却。
前置客车冷却系统布置在发动机舱内,目前普遍采用的冷却模块如公告号为CN201380745Y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样,为中冷器和散热器并排布置的并联一体式组合冷却模块,由于受到发动机舱内横向空间的限制,并联一体式组合冷却模块的中冷器部分及散热器部分的尺寸均会受限,由此便会限制冷却模块的降温能力,使得冷却模块的冷却性能无法满足某些车辆的散热需求,最终导致发动机散热效率差的问题,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前置式客车,以提高发动机前置式客车的发动机散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前置式客车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发动机前置式客车,该客车的发动机舱内设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模块,冷却模块包括中冷器和散热器,所述中冷器和散热器中的一个设于另一个前侧处。由于在发动机舱中,安装冷却模块的位置处横向的空间是很紧张的,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模块的安装模式使得必须对中冷器和散热器进行横向尺寸的压缩,本实用新型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模块设为中冷器与散热器前后即纵向布置的方式,因此削弱了发动机横向空间条件对中冷器和散热器的尺寸的限制,从而可以提高发动机前置式客车的发动机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在采用上述纵向布置中冷器和散热器的情况下,将中冷器与散热器固定在一起,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冷却模块真正的“模块化”,简化对其的固定安装,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二者更加紧凑,降低对安装空间的要求。
进一步的,将中冷器与散热器固定在一起时,可将中冷器通过自带的支架固定在散热器上。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中冷器自身的结构,不必另设固定结构,能够简化冷却模块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采用纵向布置中冷器与散热器的结构时,无论二者是否固定在一起,或者采用各种方式固定在一起,均在所述中冷器与散热器之间设有挡风件,其作用是防止发动机舱内热风回流至二者之间,保证中冷器和散热器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挡风件可以通过如铆接、卡接、嵌设等多种方式固定在中冷器和散热器的至少一个上,优选以粘接固定在中冷器和/或散热器上。
进一步的,挡条由PE板制成,具有耐候性好、重量轻、成本低、易于粘接等优势。
进一步的,无论中冷器与散热器怎样安装、是否相互固定,均可以在中冷器的迎风面一侧,即背离散热器的一侧固定连接空调冷凝器。从而进一步的利用发动机舱内的空间以及中冷器自身的结构。
进一步的,在发动机舱内不布置空调冷凝器的情况下,可空调冷凝器设于客车的左侧或右侧,此时,在中冷器的前侧固定设置有保温帘,以保证中冷器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45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锁止器的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合动力总成
- 下一篇:一种金属燃油箱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