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式进气歧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902346.6 | 申请日: | 201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0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印;凌青海;张金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歧管 安装支架 集成式 本实用新型 一体成型 发动机震动 缓冲振动 使用寿命 塑料结构 塑料制成 支架 生产成本 断裂 发动机 发动 加工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进气歧管,包括采用塑料制成的进气歧管本体,所述进气歧管本体上一体成型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安装支架;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进气歧管,在进气歧管本体上集成有安装支架,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发动机上,无需额外增加支架,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安装支架与进气歧管本体一体成型,便于加工制造,增强了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同时由于整体为塑料结构,安装支架还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振动,避免进气歧管因发动机震动而断裂损坏,延长了进气歧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歧管,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伴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每年增长率越来越高,人们在对安全性、可靠性、低油耗的要求同时对NVH的要求也越来越关注;对于汽车而言,NVH问题是处处存在的,而发动机作为汽车的主要噪声振动源,它的NVH好坏直接影响到客户对整车的满意度,所以必须重视发动机的NVH性能。模态是结构系统的固有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当激励频率与固有频率相耦合时,结构系统会产生共振,即在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严重时会导致结构破坏。作为发动机的重要组件之一,进气歧管的模态频率如果过低,会容易与发动机的激励耦合,导致整车NVH水平严重下降;理论上可通过提高进气歧管的模态改善发动机的NVH,但进气歧管弯曲模态的提高是十分困难的,因此现有技术中改善发动机NVH的措施通常是采用铸铝刚体、缸盖及塑料进气歧管等方法,且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安装到缸盖上之后呈悬臂状态。
进气歧管一般通过其出气道端面法兰与缸盖法兰固定连接,由于进气歧管体积重量较大,发动机振动传递到进气歧管后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振动,通常还需要采用支架对其进行固定;目前通常采用外置的金属支架,将支架一端安装到进气歧管上,另一端安装到缸体或发动机其他强度较高的位置。然而,使用单独的金属支架固定需增加额外成本,而且金属支架无法缓冲振动,发动机的振动容易传递至进气歧管而造成其断裂损坏,降低了进气歧管的使用寿命。
因此,就需要一种集成式进气歧管,集成有安装支架,无需额外增加支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够缓冲振动,避免进气歧管断裂损坏,延长进气歧管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进气歧管,集成有安装支架,无需额外增加支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够缓冲振动,避免进气歧管断裂损坏,延长进气歧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进气歧管,包括采用塑料制成的进气歧管本体,所述进气歧管本体上一体成型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安装支架。
进一步,所述进气歧管本体设有进气道和出气道,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至少三根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设于进气道外壁、另一端朝外延伸且端部共同连接于一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有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进气道的进气端设有用于与进气管相连的端面法兰Ⅰ,所述出气道的出气端设有用于与发动机相连的端面法兰Ⅱ,所述连接孔的轴线平行于端面法兰Ⅱ所在平面;至少一根所述支撑臂连接于端面法兰Ⅰ外壁,各支撑臂之间还通过位于连接柱与进气道之间的弧形板相连。
进一步,还包括中冷器;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内设有冷却腔,进气歧管本体的出气道通过冷却腔与进气道相通;所述中冷器包括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冷却腔的敞口处的面板和插入冷却腔内的芯体,所述芯体固定于面板内侧;所述芯体由连接机构支撑固定于冷却腔的腔壁,且所述连接机构隔断芯体冷却腔腔壁之间的间隙以形成密封结构。
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芯体的连接板及固定于冷却腔腔壁的密封槽,至少部分所述连接板插入密封槽中并密封固定。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纵截面呈“L”形并包括相连接的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固定于芯体内侧,所述横板插入密封槽中并密封固定;所述横板与竖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横板的长度不小于芯体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2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