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击发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9714.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6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望东;丁水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15 | 分类号: | A61B17/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乐乐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部件 击发 操作部件 第一位置 基架 第二位置 复位机构 固定状态 联动部件 测试 本实用新型 活动设置 击发装置 设备复位 移动状态 作用位置 抵接点 可滑动 与操作 复位 相抵 施加 驱动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击发设备,包括基架;可滑动设置第一运动部件;操作部件,具有对第一运动部件施加趋向作用位置的作用力的抵接点;第二运动部件,在相对于基架的固定状态设置并与操作部件相抵接,第二运动部件构成操作部件的支点;联动部件,在相对于基架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设置,第一位置对应于固定状态,在第二位置,用于将第二运动部件转换到移动状态,第一运动部件构成操作部件的支点;驱动联动部件复位到第一位置的复位机构。该击发设备可以在使用前对其进行实验性击发测试,测试其防二次击发装置等部件的功能是否正常可靠,在完成测试后可通过复位机构将击发设备复位到初始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击发设备。
背景技术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传统手工缝合的设备,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吻合器具有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及很少有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等优点,很受国内外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和推崇。吻合器根据功能和结构分为圆管型吻合器、直线型缝合器、腔镜吻合器等,其中圆管型吻合器用于各种腔道的吻合,通过在腔道组织内击入缝钉,使得两层腔道组织缝合在一起,同时内置的环形刀切除多余的组织,形成圆形的吻合口,完成腔道的吻合。目前主要应用于食管、胃、肠等消化道的吻合,以及包皮环切与痔疮环切后的吻合。
为了防止吻合器在手术中连续击发两次,中国专利文献CN1785127A公开的吻合器中设置了防二次击发装置,其中,外科用圆管型装订仪,其包括装订仪本体、装订头、击发机构、传动调节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击发机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把手与外壳,把手与外壳铰接在装订仪本体上,外壳内部设有挡块,把手上设有凸块;传动调节机构包括丝杆和调节旋钮,丝杆前端与装订头连接,后端与调节旋钮螺纹连接。
保险机构包括保险杆与拉片,保险杆的底部具有保险块,顶部具有指针,装订仪本体对应指针的位置处设有指示窗口,保险杆中部铰接在装订仪本体内壁上,保险杆与复位弹簧连接,复位弹簧使得保险杆具有绕其铰接点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拉片前端分为三片,中间一片的前端设有拉钩,两侧两片滑动设置在装订仪本体内壁面的导向槽中,拉片的尾部固定套设在丝杆上,初始状态下,拉钩钩在保险杆的凸台上。
在使用中,初始状态时,保险杆底部上的保险块抵靠在外壳内的挡块处,使得把手无法压下击发,处于自动保险状态;手术中,旋转调节旋钮带动丝杆向调节旋钮方向运动,丝杆带动与其连接的拉片运动,拉片上的拉钩拉动保险杆上的凸台从而使保险杆绕其铰接点顺时针转动,保险杆上的保险块与把手外壳内的挡块完全脱离,此时处于可击发状态;压下把手击发时,把手上的凸块将拉片的中间一片顶开并使拉片变形,从而使得拉片上的拉钩远离保险杆上的凸台,拉钩失去对保险杆的限位作用,击发完成后松开把手,保险杆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保险杆上的保险块再次抵靠在把手外壳内的挡块处,使得把手无法压下,起到防止二次击发的功能。
但是,上述的吻合器,在击发完成后,由于拉片变形不会自动复位,即拉片失去了驱动保险杆再次转动的功能,使得保险杆上的保险块会持续抵靠在外壳内的挡块处,吻合器持续处于无法击发的保险状态,所以该圆管型装订仪无法重复使用,其可靠性无法通过手术前进行试验性击发的方式来检测,会导致手术中出现失效的击发过程,引起手术失败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击发设备的防二次击发装置引起击发设备无法重复利用;及使用前无法对击发设备进行试验性检测而引起的安全隐患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击发设备,包括
基架;
第一运动部件,在相对所述基架的起始位置与作用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设置;
操作部件,具有对所述第一运动部件施加趋向所述作用位置的作用力的抵接点;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97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