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边用滚头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95359.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9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孙雷;雷志华;农明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9/04 | 分类号: | B21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轴 滚边 压缩弹性件 导向筒 连接杆 上套筒 下套筒 滚头 本实用新型 穿设 滚轮 可拆卸固定连接 机器人手臂 可拆卸固定 导向筒套 结构稳定 上下滑动 可控制 可旋转 上表面 下端面 限位孔 套筒 传递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滚边用滚头组件,包括滚头部和连接部,所述滚头部包括滚轮和下套筒,所述滚轮可旋转设于所述下套筒的一端的外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轴、连接杆、导向筒、上套筒和压缩弹性件,所述连接轴的上部与机器人手臂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连接轴的中部,所述导向筒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外,所述连接杆上下滑动式穿设于所述导向筒的限位孔中,所述上套筒可拆卸固定套设于所述导向筒外,所述连接轴的下端面与所述套筒底部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压缩弹性件,所述上套筒的下部和所述下套筒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滚边用滚头组件,结构稳定,通过压缩弹性件传递压力,可控制滚边压力大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上的滚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滚边用滚头组件。
背景技术
工厂如今使用包边设备主要有压力机包边、液压桌式包边机、伺服电机包边机、机器人滚边等。传统的压力机包边是利用上、下胎膜的压合进行包边,桌式包边机是利用倍力机构进行包边,机器人滚边是利用机器人多自由度,与滚轮和角压刀结合对门或盖进行滚边。压力机、桌式包边机包边时是通过面接触对整条边一同施加压力,而机器人滚边是通过圆滚轮与翻边面的线接触对包边轮廓单个点施加压力。由于机器人滚边柔性化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点使其得到广泛应用。与滚边机器人配合使用的是滚头,即通过滚头下方的滚轮的转动对门盖内外板进行压合的一种工具。对于门盖外轮廓机器人包边,常用的滚头是通过滚头下部滚轮的转动实现预包、主包,而在特殊部位,滚轮无法压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通过压缩弹性件传递压力,可控制滚边压力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滚边用滚头组件,包括滚头部和连接部,所述滚头部包括滚轮和下套筒,所述滚轮可旋转设于所述下套筒的一端的外部,所述滚轮与需要滚边的门盖可解除式相抵,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轴、连接杆、导向筒、上套筒和压缩弹性件,所述连接轴的上部与机器人手臂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连接轴的中下部,所述导向筒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外,所述导向筒的中部开设有两个位置对称的限位孔,所述连接杆上下滑动式穿设于两个所述限位孔中,所述上套筒可拆卸固定套设于所述导向筒外,所述连接轴的下端面与所述上套筒底部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压缩弹性件,所述上套筒的下部和所述下套筒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滚边用滚头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连接轴的纵向截面呈T字形,所述连接轴包括水平设置的圆盘和竖直设置的滑芯,所述圆盘与所述机器人手臂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滑芯的上端与所述圆盘的中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导向筒套设于所述滑芯外,所述滑芯的中部固定穿设有所述连接杆,所述滑芯的下端面与所述上套筒底部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压缩弹性件。
所述滑芯的下端开设有容纳所述压缩弹性件的盲孔,所述压缩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盲孔的顶部相抵,所述压缩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套筒底部的上表面相抵。
所述压缩弹性件为螺旋式压缩弹簧,所述螺旋式压缩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连接轴的下端面相抵,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上套筒底部的上表面相抵。
所述螺旋式压缩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设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与所述连接轴的下端面相抵,所述下端盖与所述上套筒底部的上表面相抵。
所述上套筒底部的上表面的中央设有凸台,所述下端盖的中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述凸台穿入所述定位孔中,所述螺旋式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凸台上。
所述滚轮通过轴承可旋转安装于所述下套筒右端的外部,所述滚轮的右端设有限位挡板,所述下套筒在所述滚轮的对侧设有小滚轮,所述小滚轮通过轴承可旋转设置于所述下套筒内,所述小滚轮的左端由所述下套筒的侧面伸出,所述下套筒的左端设有限位挡块,所述小滚轮与需要滚边的所述门盖可解除式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95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