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98227.0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6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唐永炳;谷继腾;杨扬;李子豪;张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1/18 | 分类号: | B01J21/18;C25B11/06;C25B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硼金刚石电极 掺硼金刚石薄膜 光电催化 网状基体 二氧化钛纳米管 空穴 催化活性位点 本实用新型 高析氧电位 可见光接收 催化活性 自由电子 异质结 内阻 光源 消耗 生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包括网状基体,设置于所述网状基体的一侧或两侧表面的掺硼金刚石薄膜层,以及生长于所述掺硼金刚石薄膜层表面的多根二氧化钛纳米管。该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具有较大的可见光接收面积,对光源的利用效率高;具有很小的自身内阻,降低了光电催化过程中电流的消耗;含有多个P‑N异质结,大大降低了自由电子和空穴之间再结合的可能性,具有极高的光电催化效率;具备高析氧电位和多个催化活性位点,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
背景技术
能源问题是人类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而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能量的光电催化材料在解决能源问题上有着重要意义,并一直被国内外学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目前,大多数光催化剂材料仅仅对紫外光有吸收,而紫外光能量在自然光中只接近占有4%,因此,开发出对可见光响应好的光催化剂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钛(TiO2)材料为典型的n型半导体,其禁带宽度约为3.2V,在光照条件下,价带的电子获得能量,向导带跃迁,导带会有自由电子产生,表现出半导体的电化学性能,因此其经常被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光催化过程中。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TiO2量子效率极低,光催化作用很弱,主要是由于载荷在运动过程中的再结合引起的。即使在通电的情况下,用光照射TiO2电极表面,其催化效率也仅仅提高30-40%,虽然电场的存在,加速了载荷的迁移速率,但载荷运动过程中再结合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研究表明在TiO2作为光电催化材料使用过程中,高效的分离携带不同电荷的载流子是提高光电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掺硼金刚石(BDD)是一种新颖的p型半导体材料,凭借其良好的导电性、电化学稳定性以及抗腐蚀等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BDD电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电阳极氧化技术自身难以克服的催化效率低和能耗高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能量,具有高光电催化耦合协同效应,高效的光电催化效应,低电阻能耗的电极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其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能量,具有高光电催化耦合协同效应,高效的光电催化效应,低电阻能耗的电极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包括网状基体,设置于所述网状基体的一侧或两侧表面的掺硼金刚石薄膜层,以及排布在所述掺硼金刚石薄膜层表面的多根二氧化钛纳米管。
可选的,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垂直排布在所述掺硼金刚石薄膜层表面,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总面积占有率为60-80%。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总面积占有率为为60-80%,是指所述掺硼金刚石薄膜层一侧表面面积的60-80%被二氧化钛纳米管占据,或理解成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在所述掺硼金刚石薄膜层表面的分布面积是所述掺硼金刚石薄膜层一侧表面面积的60-80%。
可选的,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随机或规则垂直排布在所述掺硼金刚石薄膜层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表面排布有TiO2纳米管,由于TiO2纳米管的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因此,该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具有较大的可见光接收面积,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吸收;而且当光照射至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表面的TiO2纳米管的管状结构内部时,光束散射效果增强,提高了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对光源的利用效率。
可选的,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直径为300-600nm。优选的,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直径为300-500nm。进一步的,更优选地,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直径为350-5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82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机械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模拟环境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