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98227.0 | 申请日: | 201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6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唐永炳;谷继腾;杨扬;李子豪;张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1/18 | 分类号: | B01J21/18;C25B11/06;C25B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硼金刚石电极 掺硼金刚石薄膜 光电催化 网状基体 二氧化钛纳米管 空穴 催化活性位点 本实用新型 高析氧电位 可见光接收 催化活性 自由电子 异质结 内阻 光源 消耗 生长 | ||
1.一种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状基体,设置于所述网状基体的一侧或两侧表面的掺硼金刚石薄膜层,以及排布在所述掺硼金刚石薄膜层表面的多根二氧化钛纳米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垂直排布在所述掺硼金刚石薄膜层表面,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总面积占有率为60-8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随机或规则垂直排布在所述掺硼金刚石薄膜层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直径为300-600nm。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直径为350-500n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的长度为150-850nm。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管的长度为200-800n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基体的网孔为5-15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基体的材质包括钛、铌、钽或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掺硼金刚石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掺硼金刚石薄膜层的厚度为1-4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82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机械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模拟环境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