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压力传感技术的智能跑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7386.2 | 申请日: | 201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1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辉;陈基源;姜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L1/16;G01L1/26;E01C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刘大弯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跑道 支撑结构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技术 本实用新型 跑道 智能 地基 模拟电压信号 施加压力 有压力 形变 传感器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力传感技术的智能跑道,该智能跑道包括有压力传感器、支撑结构和塑胶跑道,其中,最上面为塑胶跑道,塑胶跑道下方则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最下方则是地基;本实用新型将压力传感器放置在塑胶跑道、支撑结构与地基之间,当运动员对塑胶跑道施加压力时,会导致压力传感器产生形变,从而输出相应的模拟电压信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跑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压力传感器的智能跑道,用于实时监控运动员的跑步状态。
背景技术
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需要人们采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训练运动员,这就要求随时监控运动员的生理状态、运动状态,来制定合理的训练项目提升运动员成绩。
目前而言,跑步项目主要通过摄像机监控运动员的步幅、步频、姿势等来判断运动员的状态。但如果需要全程监控运动员的状态,这就需要采用滑轨运动的摄像机或者在跑道旁边设置多台摄像机来拍摄。测试完成后通过录像回放的形式,人工判断运动员的状态。这样存在明显的缺点:需要录像回放,无法实时分析,耗时较长;判断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一般采用人工分析,无法定量分析数据;无法识别运动员蹬地的压力状态。如果采用便携式传感器放置在运动员身上,势必会影响运动员的跑步状态,从而无法正确识别相应的运动信息。
如专利申请201621142790.8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塑胶跑道,包括跑道本体,所述跑道本体由两个直跑部和两个弯曲部构成,所述其中一个直跑部的外侧竖向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前端设置有操作屏,所述控制板顶部固定有太阳能板,所述控制板内装配有蓄电池、信号接收器、存储器和PLC控制器且四者之间依次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板配合,所述两个弯曲部上均安装有测速器,所述跑道本体内填充有两层橡胶层,两层橡胶层之间安装有测力器,所述测力器和测速器均与信号接收器讯号连接,通过播报器进行数据的播报,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各个运动员跑步的时长以及跑道本体的安全性是否得到保障,设计新颖,值得推广。该专利申请是通过所述测力器和测速器实现运动员的跑步测量,但是测力器和测速器相对成本较高,而且测力器是间隔设置,总有检测不到的地方,这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实际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地是提供一种基于压力传感技术的智能跑道,该智能跑道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形式,使智能跑道能够准确、实时地获取人们锻炼时的状态,从而能够对运动效果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依据,特别是可以实时记录、分析运动员的跑步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地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压力传感技术的智能跑道,该智能跑道实现简便,能够低成本地提高运动状态监控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技术的智能跑道,其特征在于该智能跑道包括有压力传感器、支撑结构和塑胶跑道,其中,最上面为塑胶跑道,塑胶跑道下方则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最下方则是地基;本实用新型将压力传感器放置在塑胶跑道、支撑结构与地基之间,当运动员对塑胶跑道施加压力时,会导致压力传感器产生形变,从而输出相应的模拟电压信号。
所述压力传感器具有若干个,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压力传感器阵列主要用于测量运动员的位置信号和压力信号。
进一步,所述压力传感器阵列与模数转换电路、集线/传输接口、计算机系统、计时器构成智能跑道的电路系统;每个压力传感器接有一个模数转换电路,若干个模数转换电路共同接于集线/传输接口,所述集线/传输接口接于计算机系统,计时器也接于计算机系统,为计算机系统提供计时。
所述电路系统还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外围设备接口接于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接口可以连接其它外接设备,例如摄像机,使摄像监控数据有效结合起来,可以结合运动员的上半身运动姿势,更加全面地分析运动员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73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