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热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45864.1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3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韩飞;黄剑峰;朱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合众导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力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3 | 代理人: | 龚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层 烧结铜粉 管体 热柱 本实用新型 除气 铜网 小管 单体功率 顶部设置 毛细结构 生产效率 需求选择 漏气 底盖 内壁 焊接 客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热柱结构,包括管体、底盖、烧结铜粉毛细层、铜网毛细层和除气小管,所述管体的内壁设有烧结铜粉毛细层,烧结铜粉毛细层的内侧设置铜网毛细层,管体的顶部设置除气小管。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高,成本可降低30%以上;焊接漏气的不良可降低为0;可根据客户功率的需求选择设计不同厚度的毛细结构,可将热柱单体功率做到200W以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柱结构,具体是一种复合型热柱结构。
背景技术
热柱,热导管的一种特殊形式(相对短粗端面受热的热管),是一种高效传热器件,其轴向传热效率超过纯铜的数百倍以上,被称为是热的超导体。
工作原理是相变传热,其结构是在封闭的真空金属管内装置毛细吸液芯及液体工质,当热量从热柱底部传入热柱内部,液体工质吸热变成气体蒸发,并快速向管体冷凝端转移,在冷凝端释放热量后凝结成液体,沿吸液芯返回加热端,由此不断循环,大量的热量被迅速带走。
优点:1.<30℃低温下开始起作用,从底部热源位置开始发热就起到保护作用;2.热柱制成散热模组,散热功率大,导热性能稳定,周期性波动小。
现有技术的缺点:
一.管体部分
1》目前大部分生产厂家大批量生产热柱都使用车销加工的上盖,管体,下盖三个部分,然后再使用银焊环形成焊接形成密封腔体,车销加工的成本高昂,每套成本在10RMB以上,且上盖与管体焊接时易造成焊料融化后溢流入管体内壁,堵塞毛细孔,焊接部分不密封等问题,平均不良率在10%左右。
二.毛细部分
1、铜粉烧结毛细(填粉)需要使用不锈钢或石墨治具做为中心棒,治具易损耗,费用高,生产效率低;
2、铜网毛细无法与管体内壁紧密贴合,造成液体回流不顺畅,无法满足高功率的需求;
3、使用树脂涂抹在管体内壁,再加入适量铜粉,使铜粉附着在管壁内,这种方法虽操作简单,效率高,但毛细层厚度偏薄(约为0.3mm以下),无法满足高功率的需求。
以上三种毛细方式各有优缺点,都无法达到高效率,高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热柱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型热柱结构,包括管体、底盖、烧结铜粉毛细层、铜网毛细层和除气小管,所述管体设置在底盖的上方,所述管体的内壁设有烧结铜粉毛细层,烧结铜粉毛细层的内侧设置铜网毛细层,管体的顶部设置除气小管,所述除气小管与管体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盖上设有两个环形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两个环形凹槽的深度不同,较深的环形凹槽用于配合插入管体的开口,较浅的环形凹槽的内部放置银焊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体的内部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端部与管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管体与上盖使用冲压或滚压方式一体成形生产效率高,成本可降低30%以上;
2.管体与上盖焊接漏气的不良可降低为0,(车销上盖与管体焊接时易造成焊料融化后溢流入管体内壁,堵塞毛细孔,焊接部分不密封等问题,平均不良率在10%左右);
3.可根据客户功率的需求选择设计不同厚度的毛细结构,可将热柱单体功率做到200W以上(使用树脂粘粉工艺一般只能做到130W)。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合众导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合众导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45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热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铝挤太阳花蒸气腔高效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