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支撑立柱与承台侧壁连接节点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16894.X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2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勋;王佳庆;韩永明;夏海林;黄勇;杨培;郭子豪;崔秀生;赵华颖;张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台 侧壁 立柱 混凝土 混凝土支撑 遇水膨胀止水条 侧壁连接 基坑支撑 节点构造 连接钢筋 上层钢筋 下层钢筋 止水钢板 拦截网 本实用新型 后浇混凝土 连接关系 渗水通道 受力体系 下侧表面 地下室 搭接 箍筋 环向 抗剪 面网 渗水 下层 钢筋 封闭 优化 保证 | ||
一种基坑支撑立柱与承台侧壁连接节点构造,承台侧壁包括承台上层钢筋、承台下层钢筋和承台混凝土,位于承台上层钢筋范围内的混凝土支撑立柱四周设有承台侧壁的混凝土拦截网,承台侧壁通过混凝土拦截网形成承台后浇区,底面网的下侧表面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承台后浇区的高度范围内设有水平的止水钢板,承台下层钢筋的下侧搭接下层连接钢筋,上侧设有环向封闭箍筋,混凝土支撑立柱与承台侧壁的中部之间设有抗剪连接钢筋。本实用新型优化混凝土支撑立柱与承台侧壁钢筋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新旧混凝土的界面上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以及在后浇区设置止水钢板,保证后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形成共同的受力体系,防止形成渗水通道,减少地下室渗水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位于基坑支撑立柱与承台侧壁连接的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基坑混凝土支撑立柱需要等待地下室上侧结构施工完成、基坑侧壁回填完后进行拆除,所以立柱与承台侧壁连接交接处的节点处理要随结构施工同时进行。传统施工方法为将承台侧壁的混凝土与立柱的混凝土直接一体浇筑,后期立柱切割后,承台受到钢筋和混凝土的两部分损坏。
承台上层钢筋受到损坏后,极易导致承台钢筋后期不连续;承台混凝土受到损坏后,割除位置的防水措施也一并受到损坏,一般的处理措施是直接涂刷防水涂料进行修补,承台混凝土的损坏部分会浇筑新混凝土,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原有立柱结合效果差,难以形成共同受力的体系,形成渗水通道,最终导致承台侧壁渗水;特别是渗水发生后也不易进行修补,一旦渗水现象严重还需将渗水处混凝土破除并重新修补影响成本和工期,难以保证结构防水质量要求。
同时,承台侧壁厚度、高度较大,现有的基坑支撑立柱混凝土与承台侧壁采用普通的钢筋布置无法达到两者的共同受力效果,易造成连接位置处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撑立柱与承台侧壁连接节点构造,要解决现有的直接割除立柱损坏承台上层钢筋导致承台钢筋不连续的技术问题;还解决了现有直接割除混凝土立柱破坏承台混凝土,原有防水修补办法效果差,承台上的新旧混凝土难以形成共同受力的体系,形成渗水通道,导致承台侧壁渗水的技术问题,还解决了现有基坑支撑立柱与承台侧壁结构共同受力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支撑立柱与承台侧壁连接节点构造,包括承台侧壁和贯穿承台侧壁的混凝土支撑立柱,所述承台侧壁包括承台上层钢筋、承台下层钢筋和承台混凝土,
位于承台上层钢筋范围内的混凝土支撑立柱四周设有承台侧壁的混凝土拦截网,所述混凝土拦截网包括四个侧面的侧面网和一个底面网,所述侧面网自承台侧壁的上侧表面位置向下设置,所述承台侧壁通过混凝土拦截网的拦截在混凝土支撑立柱的周围形成槽型承台后浇区,
所述底面网的下侧表面设有围绕混凝土支撑立柱一圈的遇水膨胀止水条,
所述承台后浇区的高度范围内设有水平的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一半埋入承台侧壁内,另一半伸入承台后浇区内,
所述承台上层钢筋在混凝土支撑立柱贯穿承台侧壁的位置处断开,断开的承台上层钢筋的端头伸入承台后浇区、在混凝土支撑立柱的表面弯折,弯折形成上层钢筋弯折段,
所述承台下层钢筋在混凝土支撑立柱贯穿承台侧壁的位置处断开,断开的承台下层钢筋在混凝土支撑立柱的表面弯折,弯折形成下层钢筋弯折段,承台下层钢筋的下侧搭接有与其一一对应、植入混凝土支撑立柱的下层连接钢筋,所述承台下层钢筋的上侧设有围绕混凝土支撑立柱一圈设置的环向封闭箍筋,
所述混凝土支撑立柱与承台侧壁之间通高设有抗剪连接钢筋。
所述承台下层钢筋上下共设置两层,两层的高差不大于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168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