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9356.1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7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卢兰光;李亚伦;欧阳明高;杜玖玉;李建秋;冯旭宁;韩雪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1M10/613;H01M10/6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赵永辉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桩 充电 冷却液换热装置 车载电池 动力电池 换热管路 冷却液输出管 冷却液输入管 纯电动车 冷却管路 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 冷却液管路 充电需求 散热 加热 连通 保证 | ||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换热装置(110),所述冷却液换热装置(110)包括:
换热管路(111);
与所述换热管路(111)连接的冷却液输出管(212)和冷却液输入管(222),所述冷却液输出管(212)和所述冷却液输入管(222)用于分别与车载电池冷却管路连通,使得所述换热管路(111)与所述车载电池冷却管路构成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100还包括信号控制装置(120),所述信号控制装置(120)包括:
信号线路(121);
与所述信号线路(121)电连接的第一信号接收端(214),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端(214)与车载电池线路电连接;
与所述信号线路(121)电连接的第二信号接收端(224),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端(224)与车载电池线路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端(214)与车载电池线路电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一信号线开关(401),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端(224)与车载电池线路电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信号线开关(40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装置(120)还包括信号控制单元(102),所述信号控制单元(102)与所述信号线路(121)电连接,用以检测所述充电桩(100)与车载电池冷却管路是否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换热装置(110)还包括:
副液灌(109),所述副液灌(109)一个端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液输入管(222)连通,用以与车载电池冷却管路连通;
冷却液泵(105),所述冷却液泵(105)一个端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副液灌(109)另一个端口连通;
散热水箱(108),所述散热水箱(108)一个端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液泵(105)的另一个端口连通;
热交换器(106),所述热交换器(106)一个端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散热水箱(108)的另一个端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106)的另一个端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液输出管(212)连通,用以与车载电池冷却管路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换热装置(110)还包括散热风扇(107),所述散热风扇(107)固定设置于所述散热水箱(108),所述散热风扇(107)与所述信号控制单元(102)电连接,用以辅助所述散热水箱(108)散热。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单元(102)与所述冷却液泵(105)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单元(102)与所述热交换器(106)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100)还包括第三接口(230),所述第三接口(230)与所述信号控制单元(102)电连接,且与车载电池电连接,用以检测车载电池的温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111)为液冷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935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