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带有蹄块的后桥防自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3009.8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5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杜昆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02 | 分类号: | F16D65/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庞庆芳 |
地址: | 4672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桥 摆臂 板簧部件 极限载荷 刹车蹄块 运动距离 制动距离 整车 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 零部件领域 载货摩托车 制动拉杆 后轮 板簧 拉杆 蹄块 零配件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防自刹结构,现有三轮载货摩托车,给整车极限载荷后,运动距离大于后桥刹车蹄块的制动距离,出现自刹防自刹结构,包括摆臂、拉杆、后桥、后桥摆臂和板簧,所述后桥摆臂设置在后桥靠近摆臂的一侧,让后制动拉杆尽量保持与板簧部件平行,给整车极限载荷后,致使板簧部件及后桥、后轮一起往后运动,导致运动距离小于后桥刹车蹄块的制动距离,所以不会出现自刹,在三轮车零配件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带有蹄块的后桥防自刹结构。
背景技术
图2为现有技术机械结构示意图,包括板簧、后桥、位于后桥两端的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包括蹄块、刹车鼓和后桥摆臂,后桥摆臂一端与蹄块铰接,另一端铰接拉杆,控制杆与拉杆的铰接点在车架上,当需要进行刹车时,控制杆以一支点进行摆动,同时带动拉杆和后桥摆臂实现蹄块与刹车鼓的紧贴,进而实现刹车效果。
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专装配,通常三轮车后桥集成了板簧、刹车鼓、蹄片,后桥进行安装时通过板簧两端与车架底部进行铰接安装,为了保证好的减震效果,其铰接位置通常设置一定的安装余量,板簧在进行变形的过程当中,后桥包括板簧会有向车厢后移动的动作,但是后桥摆臂与蹄片之间为铰接结构,因此在后桥向后移动时,在后桥摆臂的带动作用下,蹄片与刹车鼓之间的间隙会缩小。
现有后桥摆臂的安装方案中,后桥摆臂的设置并未考虑到一种极限情况,当车辆载荷超出一定范围后,板簧受压变形后,后桥向后移动距离促使蹄片与刹车鼓之间贴紧,造成车辆在静止状态下即形成自刹,无法行驶,另在车辆行驶于较差路况时,板簧所受动载荷冲击下,后桥后移距离也可能促使蹄片贴紧刹车鼓,造成瞬间自刹,给车辆行驶带来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带有蹄块的后桥防自刹结构,解决 给整车极限载荷后,运动距离大于后桥刹车蹄块的制动距离,出现自刹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防自刹结构,包括摆臂、拉杆、后桥、后桥摆臂和板簧,所述拉杆一端与摆臂下端铰链,所述拉杆另一端与后桥摆臂一端铰链,所述后桥摆臂另一端与后桥内置的蹄块铰接点铰接,所述后桥摆臂位于后桥的前侧,所述后桥摆臂上端与拉杆铰接,所述后桥摆臂下端与内置在后桥中的蹄块铰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拉杆的轴线与线L平行,线L定义为板簧前端铰接点与板簧中点的连接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后桥摆臂的中部设有一后桥支点,所述后桥支点与后桥轮毂的内端面铰接。
更进一步,所述P、C、Q位于同一直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运动分析,改变后桥摆臂的位置,让后制动拉杆尽量保持与板簧部件平行,给整车极限载荷后,致使板簧部件及后桥、后轮一起往后运动,导致运动距离小于后桥刹车蹄块的制动距离,所以不会出现自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30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货车制动器护罩
- 下一篇:一种汽车制动器的制动蹄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