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后下部防撞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1887.6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3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鲁登义;郑波;王美巧;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德福运输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杨觅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支架 防撞设备 缓冲弹簧 缓冲套筒 两组 本实用新型 危化品运输 安装板 防撞 吸能 侧壁连接 滚动连接 加工装配 平行设置 右侧壁 撞击力 危险品 减小 销轴 追尾 泄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载防撞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后下部防撞设备,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通过销轴与防撞桶滚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右侧壁通过上下两组平行设置的缓冲套筒与安装板连接,两组所述缓冲套筒之间还固定安装有两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支架的侧壁连接,其另一端与安装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简单,设计合理,加工装配简单,当车辆后下部受到猛烈撞击时,首先由防撞桶吸能,其次通过缓冲套筒和缓冲弹簧进一步的吸能,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车辆受到追尾时的撞击力,防止车辆上的危险品的泄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后下部防撞设备,具体为车载防撞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如何保证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交通安全,成为公安交警、交通、安监等部门的工作重中之重。当前危险品车辆的交通事故占总体交通事故的比例不高,但是在损害结果上却呈现出扩大的趋势,统计结果显示,危险品事故个案的致死率达到33%,比普通事故的致死率高出约12--13个百分点,危险品运输车辆在发生后方车辆追尾事故后,危险品的卸载更加的困难,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一旦在危险品事故中发生泄露,将造成空气水汽污染、人员大规模疏散等应急事件,次生危害很大。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吸能装置结构强度不高,没有合理的布局,其吸能效果不佳,效果甚微,若要提高缓冲吸能效果,则只能制成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的大型缓冲吸能装置,不仅过多的增加了车辆自重,而且由于缓冲吸能装置安装在车辆的后下部,因此还增大了转弯半径,不易行车,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后下部防撞设备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后下部防撞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后下部防撞设备,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通过销轴与防撞桶滚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右侧壁通过上下两组平行设置的缓冲套筒与安装板连接,两组所述缓冲套筒之间还固定安装有两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支架的侧壁连接,其另一端与安装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撞桶的内腔设有销孔,所述销孔的圆周外壁通过连接杆与钢制桶圈连接,所述钢制桶圈的圆周外壁上包裹一层橡胶缓冲圈。
优选的,所述缓冲套筒的内腔插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位于缓冲套筒内腔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缓冲套筒内腔右侧壁之间的空腔内安装有强力弹簧。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右侧安装面为与车辆后保险杠相适配的圆弧状,所述安装板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车辆的后保险杠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简单,设计合理,加工装配简单,当车辆后下部受到猛烈撞击时,首先由防撞桶吸能,其次通过缓冲套筒和缓冲弹簧进一步的吸能,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车辆受到追尾时的撞击力,防止车辆上的危险品的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撞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支架、2防撞桶、21销孔、22连接杆、23钢制桶圈、24橡胶缓冲圈、3缓冲套筒、31伸缩杆、32限位板、33强力弹簧、4缓冲弹簧、5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德福运输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德福运输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18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