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生物实验用的培养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1855.6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6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傅伟权;姚杰;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4 | 分类号: | C12M1/04;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6 | 代理人: | 李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杯 培养槽 减震底座 观察镜 减震 微生物实验 侧板 密封顶盖 外盖体 落槽 底部位置 顶端螺纹 对称安装 螺纹固定 气孔调节 嵌入安装 配重块 十字形 遮光罩 缓冲 孔槽 外壁 跌落 | ||
一种用于微生物实验用的培养槽结构,包括减震侧板,观察镜和培养杯槽;所述培养槽本体的主体设置为培养杯槽;所述培养杯槽的顶端螺纹固定有密封顶盖;所述气孔调节环活动嵌入安装于外盖体内侧开设的孔槽当中,所述外盖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观察镜固定落槽,且观察镜通过观察镜固定落槽螺纹固定于密封顶盖的内侧;所述培养杯槽的外壁上呈十字形对称安装有四组减震侧板;所述培养杯槽的底部设置为减震底座;所述配重块安装于减震底座内侧中心底部位置上;所述培养杯槽通过减震底座安装于遮光罩的底部。该用于微生物实验用的培养槽结构设有减震侧板与减震底座可以有效的保护培养杯槽,当该培养槽本体跌落时,可有效起到缓冲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微生物实验用的培养槽结构。
背景技术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在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微生物的研究使用越来越多,所以需要对微生物培养装置进行改进,其中培养槽对微生物的培养尤其的重要。
现有申请号201310629601.4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浸矿微生物放大培养的搅拌反应槽,包括顶部开口且中空的内筒、保温装置、气体分散器和挡板,所述的保温装置设置于内筒外,所述的气体分散器为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连接到外部气源,另一端由内筒的顶部开口伸入并延伸至内筒底部,所述的挡板设置于内筒的内侧壁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搅拌槽自带的保温装置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均匀传热。搅拌槽内部的挡板能消除漩涡,将液体的旋转运动改为垂直旋转运动,增加了轴向和径向速度分量,使搅拌器排出流具有更宽的流动半径,实现良好的混合和浸出效果。搅拌槽内气体分散器位于搅拌槽底部,能充分地补充氧气和二氧化碳。
上述实用新型虽然改进了一些问题,但是在使用时还是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该实用新型缺乏一定的保护装置,如发生跌落时易导致破碎损坏现象;
2.该实用新型缺乏密封顶盖,不易对培养槽内部进行密封操作。
现有申请号201410608348.9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跟随式旋转酒曲培养装置,包括支架、主旋转轴和至少一个培养单元,所述主旋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每个培养单元均包括主旋转框架、酒曲培养单元框架和酒曲培养槽,所述主旋转框架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旋转轴上,所述酒曲培养单元框架通过跟随旋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主旋转框架上,所述酒曲培养槽固定安装在酒曲培养单元框架上,所述主旋转轴和跟随旋转轴均水平设置,所述培养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培养单元围绕主旋转轴均匀布置。本装置通过自动跟随旋转的方式来调节酒曲的位置,使每个酒曲上的微生物能够均衡繁殖。
上述实用新型虽然同样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使用时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上述的实用新型缺乏口部气体调节装置,不能对培养槽内部的气体进入量进行控制;
2.上述实用新型缺乏杯体的遮光装置,对于一些怕光的微生物培养时略显不方便;
3.上述实用新型还缺乏观察装置,在培养过程当中,再不需要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肉眼有时对微生物的状态不易观察清楚。
于是,本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微生物实验用的培养槽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生物实验用的培养槽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缺乏保护装置,缺乏顶部密封盖,缺乏口部气体调节装置,缺乏杯体的遮光装置,缺乏观察装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18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纸脱墨酶发酵液后提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无害废弃物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