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星齿轮式双面研磨/抛光机的下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26208.2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7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秀凤;范镜;张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赛贝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7/08 | 分类号: | B24B37/08;B24B37/12;B24B55/03;B24B2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星 齿轮 双面 研磨 抛光机 下盘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式双面研磨/抛光机的下盘结构,包括机架、太阳轮、内齿圈、下研磨盘、下研磨盘驱动机构和内齿圈升降机构;机架包括机座和固定在机座上的安装座,内齿圈升降机构包括端面凸轮、升降套、凸轮驱动机构和齿圈支架;端面凸轮松套在安装座的下部,底面由安装座的底座支承;升降套松套在安装座的中部,内齿圈固定在齿圈支架上,齿圈支架安装在升降套上;凸轮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驱动端面凸轮转动,升降套由端面凸轮顶部的工作面驱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轮驱动内齿圈上下运动,内齿圈能够迅速地降落,让出空间,便于在操作工在下研磨盘上装卸工件;在下研磨盘上装卸工件后,内齿圈能够迅速地回位,可以节省工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机或抛光机,尤其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式双面研磨/抛光机的下盘结构。
背景技术]
双面研磨/抛光机非常适用于硬脆性材料薄形精密零件的上、下两平行端面的同时磨削及抛光,可以加工出平面度、等厚度及粗糙度要求非常高的薄形零件,所以在光学及半导体材料的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申请号为CN201510181010.4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式双面研磨/抛光机,太阳轮固定在太阳轮驱动轴的上端,太阳轮驱动轴的中部由安装座支承,太阳轮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螺套、第二螺套、托板和复数根拉杆;第一螺套松套在安装座外面,由安装座支承,第二螺套的内螺纹与第一螺套的外螺纹旋合,第一螺套由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安装座的下部包括复数个拉杆孔,拉杆的上端固定在第二螺套上,拉杆的下端穿过拉杆孔,固定在托板上,托板安装在太阳轮驱动轴的下部。
该发明涉及的行星齿轮式双面研磨/抛光机因下盘没设计水冷结构,磨盘与工件长时间在加工过程中的接触,而造成磨盘与磨液发热,磨液蒸发快,容易产生对产品表面的损伤。而研磨抛光使用的磨液对温度有一定的使用要求,过高的温度会使磨液中的水份过快的蒸发掉,导致磨液容易结晶,从而使磨液的损耗量增加,另外设备上使用的冶具有些是使用胶水粘合的,过高的温度会使冶具脱胶,从而降低了冶具的使用寿命。
另外,虽然内齿圈的高度可以通过螺套来进行调整,但是用螺套来调整内齿圈高度很缓慢,内齿圈不能快速升降,不便于快速装卸工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齿圈能够快速升降的行星齿轮式双面研磨/抛光机的下盘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星齿轮式双面研磨/抛光机的下盘结构,包括机架、太阳轮、内齿圈、下研磨盘、下研磨盘驱动机构和内齿圈升降机构;机架包括机座和固定在机座上的安装座,内齿圈升降机构包括端面凸轮、升降套、凸轮驱动机构和齿圈支架;端面凸轮松套在安装座的下部,底面由安装座的底座支承;升降套松套在安装座的中部,内齿圈固定在齿圈支架上,齿圈支架安装在升降套上;凸轮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驱动端面凸轮转动,升降套由端面凸轮顶部的工作面驱动。
以上所述的行星齿轮式双面研磨/抛光机的下盘结构,端面凸轮的工作面包括两个中心对称的型面,升降套包括套筒和两套对称安装的随动机构,随动机构包括销轴和滚轮,销轴的内端固装在套筒的下部,滚轮安装在销轴的外部,滚轮由端面凸轮的型面支承;凸轮驱动机构包括提升气缸、推拉杆、驱动销和曲柄,提升气缸的缸体水平地固定在机架上,推拉杆的后端固定在提升气缸的活塞杆上;曲柄沿轴向包括扁长孔,曲柄的内端固定在端面凸轮上;驱动销固定在推拉杆的前部,穿过曲柄的扁长孔。
以上所述的行星齿轮式双面研磨/抛光机的下盘结构,凸轮驱动机构包括限位螺钉,推拉杆的前部包括扁长的槽孔,曲柄穿过推拉杆前部的槽孔;限位螺钉安装在机架上,位于推拉杆的前方;所述的滚轮为滚针轴承。
以上所述的行星齿轮式双面研磨/抛光机的下盘结构,包括内齿圈驱动机构,内齿圈驱动机构包括轴承套和内齿圈驱动齿轮,轴承套通过轴承安装在升降套的上部,齿圈支架固定在轴承套的上部,内齿圈驱动齿轮固定在轴承套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赛贝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赛贝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262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智能变电站检测分析仪的多功能转接头
- 下一篇:城市立体绿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