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风风力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21714.2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7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卓 |
主分类号: | F03D1/04 | 分类号: | F03D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437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轴 风力发电装置 风力发电机 挡风盖 隔断板 转向管 聚风 本实用新型 上端 水平管 下端 风力发电领域 周向均匀分布 风力发电 发电效率 进风区域 进风通道 进风装置 竖直设置 下端位置 出风口 聚拢 口缘 内壁 叶片 风向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聚集周围方向来风、提高风力发电效率的聚风风力发电装置。进风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中心轴,在该中心轴的柱面上设置有三块周向均匀分布的隔断板,形成三个进风区域;中心轴上端连接挡风盖的中心位置,下端连接到转向管的内壁上,隔断板上端连接挡风盖,下端连接到转向管的口缘以下但高于中心轴的下端位置,形成三个进风通道;水平管的出风口的位置与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的位置对应。本实用新型的聚风风力发电装置,通过挡风盖、中心轴、隔断板、转向管、水平管以及风力发电机等的配合,能够将各个方向吹来的风聚拢收集,使得风向集中吹向风力发电机,大大地提高了分离发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聚集周围方向来风、提高风力发电效率的聚风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的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以及风力发电等。
火力发电主要是采用烧煤产生热量,然后通过蒸汽机带动转子转动来实现发电,这种方式环境污染大、发电效率低,而且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力发电主要是将水的势能通过叶轮转化为转子的动能,再通过转子切割定子来发电,这种方式清洁、方便,逐渐成为发电的主流。
核电发电,更加方便,但是需要消耗核原料,核原料是战略重点物资,经不起消耗。
还有一种方式是风力发电,是直接利用风力触动叶片,再以叶片带动转子,转子切割定子来发电,这种方式相当的清洁、干净,但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比较严重,比如有时候风多且大,但是有时候风少而且小,甚至是小到不能推动叶片,大大降低了风力发电的效率。此外,风向会随时改变,而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不能够随之改变方向,大大降低了风力发电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聚集周围方向来风、提高风力发电效率的聚风风力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聚风风力发电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挡风盖、进风装置、转向管、水平管以及风力发电机,所述的进风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中心轴,在该中心轴的柱面上设置有三块周向均匀分布的隔断板,形成三个进风区域;所述的中心轴上端连接挡风盖的中心位置,下端连接到转向管的内壁上,所述的隔断板上端连接挡风盖,下端连接到转向管的口缘以下但高于中心轴的下端位置,形成三个进风通道;所述的转向管配合有转向管支撑装置,所述的水平管配合有水平管支撑装置,该水平管的出风口的位置与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的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转向管支撑装置包括三根支撑在转向管底部的支撑杆,三根所述的支撑杆的顶端的延长线汇聚于一点,且底端依次连线成等边三角形。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支撑杆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水平管支撑装置包括多组支撑套和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套套装固定在水平管上,该支撑套的底部与支撑座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支撑套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支撑座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进风通道处设置有粗过滤网。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的转向管与水平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套。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连接套与连接处配合有密封垫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卓,未经王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21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