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对孔门锁辅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00809.6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6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左馨蕊;林卫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阳万瑞斯电子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7/22 | 分类号: | E05B17/22;E05B4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叶美琴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结构 门锁 齿部 对孔 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 锁舌插入孔 持续转动 触控开关 便捷性 锁门 复位 锁舌 锁芯 吸合 转轮 断开 关门 保证 节约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对孔门锁辅助结构,在关门时,通过电磁铁与磁体的吸合,可保证锁舌与锁舌插入孔的位置对应,从而保证锁门的便捷性。然后随着锁芯持续转动,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脱离,从而转轮复位,触控开关断开以节约电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对孔门锁辅助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门锁中,由于门的安装不够精密,或者锁的安装有细微偏移,便会导致锁门的时候,需要用力拉住门来将锁舌与锁舌插入孔对位,导致锁门变得费力,尤其是一些老人和小孩,更加难以锁门这项本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磁对孔门锁辅助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对孔门锁辅助结构,包括:转轮、触块、电磁铁和触控开关;
锁芯外周设有第一齿部,转轮上设有第二齿部,第一齿部位于与锁芯截面圆圆心重合的圆上,第二齿部位于与转轮圆心重合的圆弧上;转轮通过扭簧转动安装在锁体上,扭簧常态下,第二齿部靠近锁芯,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啮合;
电磁铁安装在锁体上并靠近锁舌,门闭合状态下,电磁铁与门框上靠近锁舌插孔的磁体位置对应;触控开关与电磁铁串联,电磁铁在触控开关闭合的状态下上磁;
触块安装在转轮上,触控开关安装在触块的转动轨迹上。
优选地,第一齿部形成与锁芯截面圆圆心重合的第一圆弧,第二齿部形成与转轮圆心重合的第二圆弧,第一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圆弧对应的圆心角。
优选地,第一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小于或者等于90度。
优选地,扭簧常态下,触块处于起始位置;触块在运动轨迹的终点位置抵靠触控开关。
本实用新型中,锁芯自然状态下,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隔离,锁芯转动后,第一齿部随着锁芯转动经过第二齿部并与第二齿部啮合,从而转轮随着锁芯转动一定角度,当第二齿部转动偏移第一齿部的运动轨迹后,转轮在扭簧的复位作用力下回转复位。上锁过程中,当锁芯从自然状态进入转动状态,转轮随着锁芯转动一定角度后触块挤压触控开关使得触控开关闭合,从而电磁铁上磁。电磁铁上磁后,在关门时,通过电磁铁与磁体的吸合,可保证锁舌与锁舌插入孔的位置对应,从而保证锁门的便捷性。然后随着锁芯持续转动,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脱离,从而转轮复位,触控开关断开以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对孔门锁辅助结构锁芯常态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对孔门锁辅助结构锁芯转动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对孔门锁辅助结构,包括:转轮1、触块2、电磁铁3和触控开关4。
锁芯A外周设有第一齿部5,转轮1上设有第二齿部6,第一齿部5位于与锁芯A截面圆圆心重合的圆上,第二齿部6位于与转轮1圆心重合的圆弧上。转轮1通过扭簧转动安装在锁体上,扭簧常态下,第二齿部6靠近锁芯A并位于第一齿部5的运动轨迹上,第一齿部5与第二齿部6啮合。锁芯A自然状态下,第一齿部5和第二齿部6隔离,锁芯A转动后,第一齿部5随着锁芯A转动经过第二齿部6并与第二齿部6啮合,从而转轮1随着锁芯A转动一定角度,当第二齿部6转动偏移第一齿部5的运动轨迹后,转轮1在扭簧的复位作用力下回转复位。当锁芯A反向转动时,随着第一齿部5抵靠第二齿部6,转轮1随着锁芯A反向转动,然后在第二齿部6与第一齿部5脱离后在扭簧作用下回转。
电磁铁3安装在锁体上并靠近锁舌,门闭合状态下,电磁铁3与门框上靠近锁舌插孔的磁体位置对应。具体的,电磁铁3上磁后,在关门时,通过电磁铁3与磁体的吸合,可保证锁舌与锁舌插入孔的位置对应,从而保证锁门的便捷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阳万瑞斯电子锁业有限公司,未经阜阳万瑞斯电子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008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